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2-09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尤其是大学生的创新,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谈几点关于创新教育的看法,以期望能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借鉴与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创新教育 对策。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但却是我们教育的薄弱点。从发展知识经济的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也主要表现在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探讨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教育问题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任务,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必须引起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 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1.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①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缺少主动性。笔者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发现,大学生不是没有创新意识,而是有了创新意识之后不去主动的进行创新实践,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夭折于萌芽之中。比如,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多数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与途径;有的大学生对老师的观点与见解表示异议,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老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由于受老师权威的影响,大学生不愿意主动去阐明自己的观点。

②大学生具有创新的兴趣与爱好,但懒于实践。大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与爱好,但懒于具体的实践,这是大学生创新现状的显著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比较喜欢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就是说大学生对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却不愿意付诸于实际行动。

③大学生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大学生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接受新的事物快,但这种思维与反应往往成单一的和直线式的,从而导致大学生思考问题片面,可以说大学生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是营销与制约大学生创新的主要因素。

④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许多大学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些暂时神经联系,在特定的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这些暂时的神经联系会接通,产生灵感。但由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技能,虽然产生了灵感,但这些灵感是短暂的、缺少横向联系,灵感最终是昙花一现。

1.2 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①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校师资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大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基本上是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在教师教学内容缺少创新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

②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一直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所传授给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致使高校课程结构很不适应现代科技和创新对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

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我国的高校教学一直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尽管近几年来,高校的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学离开实践教学环节,大学生就缺少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平台和环境。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④教学方法陈旧。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学生记笔记为主。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抑制了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虽然,高校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没有突破注入式教学的模式。

⑤大学生本身缺乏创新。在创新问题上,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缺少主动性;大学生具有创新的兴趣与爱好,但懒于实践;大学生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以及具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等不良品质。这些不良品质制约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培养人才质量高低的关键。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充分地说明教师水平的高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因此,高校应下大气力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高校可以从外引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潜力的教师来充实学校的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师资培训的投入,以提高现有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上去了,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大学生。

此外,高校应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合理确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以便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进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创新,对在教学领域用于创新并取得成绩的教师要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以提高教师创新的积极性。

2.2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大学生的创新是建立在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博其它知识的基础上、离开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博其它知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搞好理论知识教学。在搞好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要注重所传授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践教学,因此,高校要科学地设置课程,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数。

避免出现因理论教学时数过多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倾向,也不能出现因实践教学时数过多而忽视理论知识教学的现象,要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使理论教学成为大学生创新的前提与基础,而实践教学成为大学生创新的平台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仅有教学内容与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讲授法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大量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老师的讲授来完成,因此,教师要科学的运用该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老师运用的不当,出现“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现象,长期以往,人们开始误解讲授法的真正含义,导致人们只要一提起讲授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代名词,这是极端错误与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要科学运用讲授法。

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外,还有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供老师选择应用。教师也可以自行发明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的教学方法都可以试一试,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后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总之,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且不可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江擒虎《。高校的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年第 2 期。

[2]严建雯《。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年第 3 期。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