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味审美教学

2013-02-14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总结了几十年来语文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并进而懂得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执教《爱莲说》这一课时,我始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优秀古诗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一、 重朗读训练,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朗读教学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些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一味追求课文的分析讲解,我感觉是不妥的。过去许多人为什么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为什么我们会背毛泽东的许多诗词,这都归功于朗读背诵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要继承发扬的。

我在执教《爱莲说》这一课时,对《爱莲说》一文的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让学习小组委派一名同学朗读,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读错的地方予以更正。二是要求学生放声齐读,寻找不正确的原因,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朗读的语调、停顿、语气等。课文第一段介绍状况,当用陈述语调朗读。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要长一些,因为以上皆铺垫,以下才是正意所在。“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字要轻读。以下可分三层,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要读出层次感。课文第二段可分二小层:前一层是三个并列句,以人为喻,分别指出菊、牡丹、莲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前两句亦轻读,后一句当重读。后一层用菊、牡丹、莲的不同遭际来批判世风,全用感叹的语气读,期间又有细微差别:“菊之爱”一句有惋惜之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之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之意。通过反复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爱莲说》的执教过程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合作的良好习惯。请每组同学把课前画好的莲花图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紧接着请同学看图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内容,例如:“莲”美在何处?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这样一方面遵循了中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规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品、悟,审美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莲的生长环境方面:“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体态香气方面:“中通外直”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风度方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通过板书设计,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即所托之物:莲花。所言之志:志行高洁。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三、 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针对这部分训练,我设计了两个内容,引导学生向人文性方面聚拢。一是讨论明确。同学们既然已经知道了陶渊明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还要写菊和牡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明确,这是衬托手法的运用。用菊花正面衬托。菊:秋天独抗寒霜,作者把它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但这样的人极少。用牡丹反面衬托。牡丹:雍容艳丽,象征富贵,作者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二是课外延伸。同学们知道帝王爱龙凤,一般老百姓爱牡丹和鱼,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爱梅、兰、竹、菊。这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梅、兰、竹、菊的图片,同时配以文字内容如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   屈原《离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    林和靖 《山园小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 《墨梅》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 《石灰吟》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清     曹雪芹 《红楼梦》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

全课结语: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三千多弟子,他们的成就各有千秋,其中孔子最称赞的、德行好的有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因此,我们要学习和继承古人的优良品德,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审美情趣、人文精神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朗读、审美、人文,这三者最重要的是人文。对学生的教育范围是个“宽带”,毋庸置疑。我们对学生教育的时候,要加大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时候,你可以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儿童,在其成长的某个阶段突然变得粗俗无礼,目露凶光,你就明白了,教育的温暖阳光没有穿透他。因此,如果不对他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很可能社会将失掉一个有益的人,也很可能监狱将多一个没有自由的人。君不见,那些社会上的贪官污吏金钱观上的堕落,那些反社会的邪教之流,那些相声界个别演员的流氓语言,这些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误。即使一些人将来依靠知识成为社会的“能人”,殊不知一些相当有“社会交往能力”的人,一些相当有“能力”的人不正是走邪道而成为高智商犯罪者的吗?

所以,教育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身心大脑更加健康的人。教,教授知识;育,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教育。一些家长只重视高分,而忽视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那是不全面的。如果仅仅是传授各类知识,教育对人、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贡献就没有那么伟大了。一个中学阶段,它对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影响,往往不在于“灌输”了多少书本知识,而在于对人的智力开发、道德的养成、自信的建立、自我设计的定位……

中学所学的许多科技知识,以后会随着时间丢失,但是中学时期所培养起来的一些重要的人生品格和求知品格,却会陪伴着他们走完一生。中国科学院许多院士在他们的自述中也证明了一个道理,他们在中学所受的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养成,对他们的一生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念是自始至终伴随着他们一生的。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和各科教师要引起重视。要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总结交流,认真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我们的语文教学园地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