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师实习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在校生毕业之前能够得到最全面、最真实、最权威、最准确的中小学教改情况的信息源。可以说教育实习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目前我国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涉及到教育实习所占课程学分低,实习地点落实难,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还在于教育实习时间短且集中。
我国教育实习的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短而集中。在时间上,我国的教育实习在各校教学计划中本科一般为6~8周,只占其总时间的5%,专科为4~6周,其中要除去实习前一周的准备时间以及实习后一周的总结时间,实际实习时间仅仅才一个月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即集中在大学四年级秋季。而外国的实习则相反,英国非常重视实践体验特别是教育实习对教师发展的作用。首先是绝对时间长,即教育实习的时间几乎占了全学年的1/3,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教育见习分散于1~3年中,而教育实习集中在某一个学期。英国的教学实践不仅有教育实习,还包括各年级段中的教育见习,时间一般在20周以上。学生在至少四年的实习过程中,要在多所不同的合作学校见习、实习。低年级每周半天到中小学见习,以了解中小学实际,熟悉和积累教师职业技能。高年级的实习则强化“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以获得足够的教学经验。不仅实践体验的时间长,而且与理论学习交替进行。经过各方面文献收集与整理总结,现把英国对师范生“学校体验”时间作的明确要求列于下表1[1]。
短时间的实习只能让实习生完成几节课的教学或者配合中学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而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则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这样,在师范生和正式教师之间缺乏一段重要的体验、尝试、适应、熟悉、提高的自我培训阶段。这就把教育实习从整个高师教育过程中剥离出来,使教育实习成为高师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将教育实习贯穿于高师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与高师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二、英国的“三明治”教学
美国学者研究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2]培养反思型教师,必须从教育实习开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所谓“三明治”教学,即是指在校学生到企业实践,并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教师合作讲授有关课程;“三明治”教学又可分为“厚三明治”教学和“薄三明治”教学。前者指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先在企业工作一年,在后三年课程的安排上着重于实践性课程;后者指学生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先在学校读一年,第二、三年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实习,第四年全在学校。基于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可参考“薄三明治”教学模式。
从表1可以看出,在培养模式上,英国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要求,幼儿教师有两类培养模式,一类是3年或4年制的本科,另一类是一年制(3+1)本科后教育证书,我国目前只有前一类,后一类主要是针对非师范生的,英国不仅注重师范生的实习,对非师范生的实习也很重视;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都有两类培养模式,一类是一年制(3+1)本科后教育证书,同样是针对非师范生的,另一类是2年制的培养模式,其中包括2年学科专业,2年教育专业,后两年更加重视教师技能方面,这是英国教育注重教育理论和教育体验结合的体现;在实践体验上,师范类幼儿教师实习时间需要达到32周,非师范生类幼儿教师也需达到18周;小学教师非师范生需达到18周,师范生必须达到32周,而中学教师非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也需达到24周。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出更加合格优秀的教师。
三、 英国的“三明治”教学对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对师范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新教师,针对目前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短和集中,笔者参照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提出了相应建议,主要体现为延长实习时间,将教育实习与教育理论课结合起来。
我国目前教育实习的时间短而集中,应参照英国的教学模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习。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需要,我们可以将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排在第二学期,时间为2周,以观摩、听课为主,并结合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的学习,参与中学教学改革的调研;通过见习班主任工作,观察了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写出相关的教学论文或总结。第二次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4周,结合所学的学科教学论和其它课程,以听课、讲课、评课为主,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讲三节课左右,协助班主任工作,参加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第三次安排在第六学期,实行集中实习,时间为10周,主要实践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学科课外活动的指导、班集体管理和个别教育以及教育调研等,实践的主要方式有讲授、指导、调查和撰写报告。这期间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综合地应用于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和提高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对中学教育现状的考察、体验,进一步提高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认识,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通过对中学教育现状的考查与研究,形成对教育现实的初步了解,培养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方法。以往的教育实习都安排在第七学期,笔者认为,第七学期可以安排一些教育类的课程,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老三门”教育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可以在师范生实习阶段结束之后,带着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来结合具体的教育类课程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比如,中小学心理学、中小学教育学、中小学教师技能、班主任管理等学科。
我国师范生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换句话说,本科阶段和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不同。笔者认为,本科阶段的师范生应该注重第二、第四、第六学期的见习与实习任务;硕士阶段在本科充分切身体验的基础上,再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学习;博士阶段则需更加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旨在以更加殷实的理论指导实践。
在对初任教师的要求上,我国要求不同年级的老师需要有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据调查,师范类毕业生毕业之后一般都会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类的学生相对难一点。相对美国、英国来说,我国教师资格证的获得要容易得多,在教育理论和职业体验上的要求都比外国的要求要低。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教育实习,不再是师范院校单方的任务,而应是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共同的责任;不应仅着眼于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还要促进实习学校教师的发展;不仅要改善高师院校的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实习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2]一方面加大对合作的中小学的资金投入,多方联系,力求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要一年一个实习点。另一方面高师学校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个基地是大学教师、实习生和中小学教师共同的活动场所,实习生成为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联系的枢纽。大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基地进行实证调研,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此进行交流、讨论、学习,提高行动研究的能力,比如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就和银山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师范生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就业率。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师范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减轻师范生心中的焦虑,由于教育实习的时间和考研的时间冲突,如果能以“准教师”的身份任教,在实习过程中责任心则可以大大加强,有效的提高教学技能。
更多内容请进入:
下一篇: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