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2013-02-12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年秋季始,编成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用。至三年一轮试 用后,到2000年正式大纲和教科书即在全国普遍使用。所以,这一新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是一份 名符其实的面向21世纪的大纲。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是由大学专家、课程教材编写研究人员和第一线的中学教师、教研人员几方 面联合组成编制的。在编写过程中,经过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全体成员的集体讨论;经过由北京师范 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山东、黑龙江省的特级教师、历史教研员和人教社成员联合组成的起草工作小组的初步 制订、几度修改;经过了国家教委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的两次初审;经过了各省教研室的广大教师的讨论 和征求意见,最后形成了大纲送审稿。因此,应当说,这一新大纲是全国有关专家、教科书编写人员、各省教 研人员和广大第一线历史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

下面谈一谈这一轮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时代精神、编写原则和编写特点。

一、跨世纪的时代性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出台和使用,正面临着20世纪和21世纪的时代交替,所以这是一份跨世纪的历史 教学大纲,很明显它将要反映这一特殊时代的精神。

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竞争的世纪,而人才的竞争是这一竞争时代中至关紧要的因素。这一点已多次为我国 党政领导人所一再强调。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21世纪的人才,将成为我国近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点。 最近,党中央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点,也是我们这次在制订和修改新大纲时,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所特别强调应作 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历史教学大纲,我们考虑更应该在如何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方面多多增加内 容。

由此,将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作为一个关键要素,便成为时代对新大纲制定的首要要求。近年来,世界 各国有远见的学者和教育家,都在认真思考下一个世纪人才的素质问题。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和著名日 本学者池田大作有一长篇的《展望廿一世纪》的谈话录,书中他们忧心忡忡地提到,目前世界技术和科学的提 高,和人们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很不相称,“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因此,发达 国家教育界正在广泛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增强人们道德素质的措施。美国教育界认为教育制度的改革应同时包括 “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的提高(《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3页)。日本教育家建议将 “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作为教育的目标,提出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 、自律和公共的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日本教育改革》,第464页)。韩国则提出:“教育目标之 一是激发人民收集、发展并向下一代传授国家文化遗产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存在于文化遗产中值得颂扬的道 德意识之中,教育为促进这种意识起重要作用”的教育思想(《三十五国教育发展》,第748页)。这些思想家 和教育家的思想和建议,展示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国民素质的教育,人们思想品质道德文化的教育,将成为 提高人才素质的至要的动力和因素。

我国的教育家们在面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也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的提高。1993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 同志曾说:“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具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的理想、志向和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优秀道德品质的 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未来与教育》,第26页)而历史课的教育,正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素质 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柳斌副主任曾在一篇讲话中要求,通过历史课的教育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懂得中国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所不可替代的历史起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民族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他语重心长地说:“国际国内的历 史事实都严峻地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历史,甚至任凭心怀叵测的人肆意歪曲、 丑化、糟蹋,否定自己的历史,那就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第375页)

统上所说,可以看出,为了面向21世纪,为了积极参与未来世纪的人才竞争,加强我国国民的道德素质的 教育,是我们这次制订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时代要求,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是第一位的,也是最最重 要的。

此外,我们现在正处于多变的跨世纪的年代。20世纪末,国际、国内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变化。形 势变化促使历史科学和历史教育必须随时代巨变进行重大改革。同时,国际、国内思想领域、历史学界也相应 有若干观念的改变,观点的更新和考古的新发现等等。这些新的内容,也需要在新大纲中适当地反映出来。

近年来,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些什么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成果呢?

第一,未来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问题。在21世纪,中国和东方世界肯定为世界所瞩目,这是毫无疑问 的。这不仅指我国在世界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同时也包括中国式的文化观。前面提到过的汤因比和池田大作 的谈话录中提到:“中国在传统的文化上,其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中国还有跟历来西欧各国根本不同的国家 观、世界观和文化观念。今后中国一旦在国际社会这一舞台上大显身手,特别对亚非各国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 波动。”他还说:“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的过程中,可 能要发挥主导作用。”(《展望廿一世纪》第290、294页)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有一段尤为精辟的见解: “我的总看法是,从人类全部历史上来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 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就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东方文化研究》,第1页)中国文化的研究现在成为世界的热点,不是偶然的。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 文化和孙子思想,目前都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这说明中国精神文明不仅在古代,而且在今天仍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中华振兴的今日,到未来的世纪,中国文化进一步为世界所重视,将是不言而喻的。这 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我们现在编写面向21世纪的历史教学大纲,理所当然应当考虑这一事实。

第二,目前世界学术界都在讲科学和学科的综合,出现了许多综合性和交叉性的新科学。历史学界也有不 少新学派,如计量史学和心理史学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本身的看法也有所更新,将历史不仅 仅局限看成单纯的政治史,而是看成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又包括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社 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全部的人类史,用我国习惯的说法,即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 由此,近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全史”一类的通史著作,还涌现许多社会史、物质生活史和文化史专著。这些 学术界的新成果,学者们对历史认识的深化,在本世纪末我们编写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时,当然应当有所反映。

第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在1977至1978年制订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编写和修订的,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则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编写 的,前者距今已近20年,后者也经过了五六年。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形势更经历了 剧变,到廿一世纪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普遍使用时,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 形势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变化和更新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科书就应该紧跟 形势,且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适当反映已经变化或即将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比如,在新大纲的中国史部 分,要正确反映我国近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反映我国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反映1997年香港的回归祖国、一 国两制的正确方针等等;世界史部分要反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格局的变化,亚洲经济的发展等重要内 容。

第四,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必须考虑吸收近年来教育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历史教学界等新的科学成 果。比如,教育学方面关于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估的新研究,历史学、考古学方面若干新观点、新看法、新发 现等等。这样,就必须在新的大纲中调整和改变一些传统提法,反映出新的更为科学的观点。

最后,新编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要考虑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高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适应因材施教 的原则,考虑到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历史课程和教学安排方面应有必 要的弹性。

二、新大纲的编写原则

根据以上的时代特色,新编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编写原则:

首先是面向21世纪的原则。前面谈到,未来世纪将是一个竞争的世纪,各国将在人力、物力、国力上展开 激烈的竞争,这样,在新的历史教学大纲中就有必要增强学生的世界参与意识与自强意识。在已编成的新大纲 总的教学目的中,我们增加了:“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思 想,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历史责任感”一段文字。这一段,对内、对外历史责任感是相 辅相成、互为因果的。首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自尊、自强,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有可能对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我们的自尊、自强与世界,参与意识应当 是一致的。根据上述总的教学目的,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强了中国近代现代史上近代民族工业兴 起和发展的内容,近代爱国志士民主救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以及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上的巨大成就;在世界 史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参与竞争,重点增加了自1500年以来世界格局的几次重大变化的内容。 到21世纪时,香港已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也将更为加强,新大纲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此 外,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史的经济史、制度史和科学文化史方面,都比前大大加强,都和适 应未来世纪的商品经济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思想有密切关系。

其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我们在几次集体讨论时,都一致主张应当将这一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编成具 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大纲。所谓具有中国特色,就是我国的国情与世界其他国家有许多不同之处,我 国的历史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我国对世界历史的看法也应有自己独特见解。那么,我国编订的历史教学大纲, 就不应照搬他国模式。这次我们编写新一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时,考虑历史大纲的中国特色,至少应该反映在 下面五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是制订新历史大纲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 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由此,在新的大纲里,第四部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特别强调了:“ 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史论结合, 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大纲中无论中国史、世界史,从分期问题到一些具体观点的叙述,都是紧紧遵 循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处理的。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56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中国历史是由中国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以往注意增强我国少数民族史和民族融合的内容。民族史是整个中国古代史教 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大纲总的教学目的中,也特别提到:“应着重掌握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而在中国古代史分期的六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作为阶段划 分的依据的。

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文明发展曾作出 过巨大贡献,在未来的世纪,中国人民还将对世界作出杰出贡献。在新的高中历史大纲中,加强了这方面的内 容,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中提到:“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 重大贡献。”还具体谈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已有所贡献”,“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 文化有重要影响”,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等等。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中,强调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作用。世界史教学内容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等 等。

4.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历史告诉人民,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使中国走向富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这一颠 扑不破的真理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成就,自然也应成为大纲 的主要内容。

5.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应在大纲里适当加强中国周边国家的历史内容。这次新的世 界史教学大纲中,除强调中国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作用等内容外,还相应在世界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增加了中 国周围国家如日本、朝鲜、印度、越南和东南亚等国历史的内容。

第三是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衔接,以及课程的多层次多类型原则。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这一轮新的全日 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各科大纲,应为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的继续。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应和九年义务初中历 史教学大纲合理衔接,二者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内容、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既要衔接,又要有层次性 的不同。这次编写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时,着重讨论了这一问题,并在表述时给以不同的侧重。又因这次新 的高中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新变化,历史大纲中对高中各年级的历史课分配作了必修和选修分类。

第四是科学性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界有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历史学界突破不少禁 区,更新许多观念;考古学界的新发现,使许多历史章节重写或更加完善、科学。历史学界学术思想活跃,自 然也影响到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一些高等学校的历史教材,已经根据某些研究的新成果,改变了以往传统的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新的一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很自然考虑到这一因素。前面已经提到,对历史本身的新 认识,更深层的探讨,把历史看成全方位的历史,这一新看法已适当反映到新大纲中。近年来我国民族史新著 的大量问世,也使新大纲在这一方面更为充实。外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儒学、道家、孔子和中国古代科技的进一 步研究,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新认识。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某些有争议人物的更深 研讨,使我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更为科学和公正。近期,我国考古学界不断创出的新成果,尤其使我们耳目一 新。在新大纲里,对经济史、社会生活史、制度史的着重叙述,就是这些新成果的影响。考古学界对中国玉器 时代的新提法,促使我们在新大纲里除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外,又加上玉器文化的内容。但是,我们认为,科 学成果是要经过时代检验的,是经过学术界大部分学者承认、鉴定的。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更重要的还要和 国情相吻合,符合国家的各项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总原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因此,这次新大 纲的制订过程中,有些学术观点,我们经过了鉴别取舍,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审慎地写进大纲中。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