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培养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整体教学策略实验

2013-02-12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历学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成为同行们普遍关注 的重要课题,而且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近几年来,国内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各种期刊上,绝大多数研究文 章尚倾向于进行理论界定和经验型方法总结,真正把该课题当作教育科研进行研究的实验报告,则极为缺乏。 而要建立起进行思维能力教育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专门的教育实验,将理论建构的过程融合在实验 过程之中,不断地探索、验证、发展、完善有关的理论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实验的体系。为此, 我们扬州中学进行了该项实验(本文为实验中期报告)。

实验的基本假设是:实施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 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深入的目的在于:探索历史学科新的整体教学策略,对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发展 施加影响的客观规律,以期形成历史学科较完整的思维教学理论体系。

二、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一)实验过程

从1991年到1993年,是实验的准备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资料,学习有 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进行理论界定,建构实验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假设,并探索、试行一些具体的教 学方法,为建立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1993年到1995年是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选择与对照等组的实验班,进行小规模实验,对实验的假设、指 导思想及训练材料作补充与修订,设计并试行一整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形成整体教学 策略。与此同时对各种方法与模式在教学中的成效进行初步检验评价。

(二)实验方法

整体教学策略应涉及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林崇德教授在《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在阐述教育原则时说,“教 学的方式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学法是学会学习的前提”,“我们意识到中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性化 差异较强,并且某些思维品质的差异趋向基本定型”,因此,我们设想进行“整体教学策略”的改革,从更广 泛、更深刻的程度上,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与新课教学相结合,进行基本思维方法的介绍与训练

将历史教材进行分解与处理,选择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作为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材料,再通 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与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过程结合起来。例如《隋朝的统治》一 课,选择其中的三个问题,“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的大运河,作为一 个完整的历史概念,包括哪些内容?”、“秦朝与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分别进行“背景分析”、“概念 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与阶段复习教学相结合,进行基本思维方法的综合训练

依据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选择有关史料与理论性问题,作为综合训练的材料,着重进行辩证思维方法 训练。例如在学完西安事变后,向学生提问:“有人说,如果蒋介石不去西安,就不会有西安事变,就不会有 国共第2次合作。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该问题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 性与偶然性”这两种辩证思维方法。

3.与学习方法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我审视与发展能力

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监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能 提高思维活动的自觉性、独立性及效率。具体作法是:第一,培养沉思反省的习惯,指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的 过程,尤其是考虑问题的过程;第二,介绍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与之比较讨论,进行修正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反馈,利用板书记录、录音记录等方法,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及时纠正错 误的思维方法;第四,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讨论、表达、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创设新的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本身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因此,培养思维能力,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创设、优化有益的学习环境。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针对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初步建立了“ 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和“分析式思维教学模式”。这两个模式都注重的原则是:(1)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3)帮助学生 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提出改进建议;(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于讨论式思维教学模式另有文章专论 )。

三、实验的初步结果

一、实验前,综合性考试结果,实验班总均分(?)为76.9,对照班总均分(?)为77.1,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新的综合性考试结果,实验班总均分(?)为78.8,对照班(?)为70,经统 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综合考试成绩实验前后对比表

前测均分(?) 后测均分(?) 实验班 76.9 78.8 对照班 77.1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