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评析

2013-02-12

生:我看到这样一个镜头:谭嗣同看到断头台上有一个翻倒的小虫,他轻轻地把小虫吹开,这说明他很有 同情心,连这么小小的生命都非常爱惜。

师:是啊,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小小的生灵无辜丧生在屠刀之下,可见,他是那样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但是,为了唤醒民众,他却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个细节也表现谭嗣同面对死神,从容不迫。设想一下 ,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连自己都顾不上,哪还会去理会一个小虫呢?另外,当谭嗣同在刑 场上看到妻儿带了棺木前来送别时,他有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包含人物怎样的情感?

生:谭嗣同向妻儿低头告别,内心非常悲痛。

师:确实是悲痛万分。虽然谭嗣同是一个性格刚强的维新志士,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难道不留 恋妻子儿女?不留恋自己的家庭?他也知道,自己死后,留下孤儿寡母,往后的日子将是何等艰难。想到这里 ,他的心在颤抖。所以,他向妻子投去凄然的目光,并且低头示意,正是这种负疚心理的流露。但是,忠孝不 能两全,为了变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甘愿舍小家——(学生呼应:为大家),这种胸怀就不是一般 儿女情长所能代替的,这组镜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谭嗣同舍家为国的崇高形象。影片结束时,维新志士喷洒的 鲜血染红了整个屏幕。这个短短的画面,却留给我们长久的思索![评述:对这段录像,教师感情浓重地大加 喧染刻意点拨,好!虽《谭嗣同》不是历史的真实,但它刻划谭嗣同舍身为国的崇高形象是有积极意义的;学 生们确实在具体的感受中,深切地理解了谭嗣同,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同时,对于加深理解变法意义,也是 有好处的。]

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次变法运动呢?

(二)历史意义(板书)

生(齐):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板书)

师:为什么说是爱国的?

生: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

师:为什么又说是进步的?

生:维新派想通过变法来发展资本主义。

师:变法虽然仅仅维持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但对中国社会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什么影响?

生:思想启蒙作用?

师:为什么这场变法又那么快就失败了?出现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剧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是不是从内因和外因这两个方面找找原因?

(三)失败原因

生:外因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

师:封建势力顽固强大,他们和帝国主义勾结,他们是不允许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那么内因 呢?

生: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师:对了。维新派虽然为变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既不想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也不敢触动帝国主义 ,却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企图通过改良使中国富强,这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最后只能是失败。通 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悟出一条什么真理呢?

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成功的可能。

师:对!那么哪个阶级哪条道路能救中国呢?这个问题就让以后的历史来告诉大家吧。

[映示投影片:《课堂练习题》]

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为走救国之路,______再次上书,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

师:我们一齐把答案读一下。

生(齐):康有为、光绪帝、慈禧太后、谭嗣同

[评述:本习题,通过填写历史人物,实际回顾了戊戌维新运动的整个历史过程,有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 。]

[总评]叶永广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着眼于素质教育,使本堂课相比过去一般课堂教学来说,较为洒 脱,更觉是一堂历史课。

概括而言有下列特点:

一、教育目标明确,紧紧围绕主题。本课在落实知识要点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戊戌维新变法的爱国性质 ,进步意义,以及失败原因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对谭嗣同献身行为的具体讲述,强化了这一主题意识。

二、以人物为中心,展示历史画卷。社会历史是人物活动的过程;唯有人物的活动,最能展现历史的画卷 。本课具体讲述了主要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生动情景。

三、运用电教手段,加强教学效果。本课投影片和电影片断的选用是得当的。《谭嗣同刑场就义》是经过 精心选择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本课是一堂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好课。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