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应分三步走

2013-02-12

最后一轮教学旨在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整个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和关键,明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此轮不能成为第一轮的单纯翻片,否则就不能保持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和复习的兴趣,达不到这轮复习的目的。所以应该先理顺线索纲要,接着切入一些小地方和以前疏忽或不易搞清的地方进行深分析,使学生的历史认识再次得到升华。如处理《新文化运动》内容时,可将其置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加以认识,得出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与新文化运动放出中国转换时期的曙光,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的两个新的重大变化,促成了中国社会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引出了五四运动,反过来五四运动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①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与当时政治斗争、群众运动相脱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提示学生注意,新文化运动后期克服了前期的政治局限,从中教育学生:只有深入地全面分析,才能避免简单化与绝对化。

②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试结合你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认识分析评价陈独秀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北洋军阀统治下出现的复古逆流,从袁世凯到张勋都用孔子作为他们搞政治复辟的工具。陈的这一观点有助于促进人民的觉醒,引导人民冲破黑暗的牢笼,所以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分析陈所说的民主和科学的阶级实质,得出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一切黑暗是偏激的,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倾向。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的社会特征,使学生挖掘出陈的过激言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封建势力长期压制培植了偏激。

③分析评论孔子与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引导学生得出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与科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由;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孔子及儒学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学存在的某些合理的内核,对后世造成不好的影响。孔子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

上面本人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具体教学,谈了高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是如何分三步走的,下面我再谈谈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找准切口。三轮教学中应结合各个轮次的特点及每节课的具体知识内容,“找米下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相应能力。

②集中力量。每一轮教学中能力的重点培养应从各个方面加以体现,课堂教学、强化训练、知识检测都应围绕重点展开。否则,能力培养就落不到实处。

③兼顾其他。教学与能力培养三步走中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重点培养,不可放弃或轻视其他。这是由知识和能力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各种能力是交容的,解决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好多能力协作。

④手段多样。教学中培养能力的方式要有变化,注意教学材料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所变换,忌简单划一;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读、写、听、说、想等多种途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高三学期作一整体来设计教学方案,统筹安排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