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应注重规律与认识

2013-02-19

八、关于经济制度演变的规律与认识

1.土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在奴隶社会,实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个体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矗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势力也会日渐恶性膨胀,土地兼并就随之加剧。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农民揭竿起义,以求生存。各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增加财政收入,又总要采取某些措施遏制土地兼并,保证农民获得少量土地,如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清前期的“更名田”等,这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2.赋税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征:①由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田亩征税,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可以“庸”制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3.历史上,一些封建统治者在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减轻对农民的赋税剥削,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加重剥削。一般说,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由于刚经过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或长期战乱的破坏,社会比较贫困,统治者总会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采取一些比较宽舒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一当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财富有所增加,统治阶级就会重新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九、关于科技文化发展的规律与认识

1.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劝兼容并包”,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矗总之,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2.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历代文化成就都是对以前的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又为后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矗。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天文历法的进步,有利于农事活动;医学事业的发达,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文学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号称“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