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考历史复习要过十关

2013-02-20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学科知识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 掌握好评价的尺度、评价的角度和评价的信度。

1.立场正确。要站在人民的立场、爱国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国际主义立场和改革探索的立场上看问 题。

2.标准明确。要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3.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两个基本观点 。任何伟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杰出人物只有代表 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才能有所作为。违背了人民的愿望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如秦始皇,之所以给他重要的历史 地位,主要是因为他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客观上 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4.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和评价,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要联系地看,发展地看, 重点地看。防止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掌握评价的信度,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功过、是非、高低、褒贬 ,要恰如其分,公正准确。既不要苛求,也不要溢美。要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 的关系。

七、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关

历史知识浩瀚庞杂,如何根据指定的要求将其有条理、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必 须过抽象概括关。

1.选取概括法。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知识要点,或现成的带实质性的史事、论断、关键词语,乃至章、节 、目的标题,去掉其中属于次要的或解释说明性的文字,最后提炼概括成三言两语。如印度历史上四次民族解 放运动的特点,亚洲觉醒时期可以这样概括: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涨,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 级利益的国大党提出自治的主张,其左翼在这次群众性的争取自治的反英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印度民族资产 阶级在斗争中登上政治舞台。

2.提炼式概括法。即脱开课本原文,依据题意把相关的事实和内容自行浓缩,把长句缩成短句,或把几句 缩成一句,或形成一个新的见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述出来。如19世纪下半期德国历史发展的特 点:①结束分裂状态,实现民族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保留了某些封建残余;②资本主义经 济迅猛发展,后来居上;③出现集中程度较高的垄断组织;④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最富于侵略性的国 家和世界战争策源地之一;⑤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3.时间为纲概括法。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答案。如1991年高考“消长”题,可按其“消长”划为五个阶段 ,按时间勾画答题提纲:①19世纪初中期,英国占优势;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共同瓜分;③一战及一战 后,日本欲独占中国,美国与其争夺,再次形成共同支配局面;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再欲独占中国,失 败;⑤二战后,美国成为主要侵华势力,失败。

4.逻辑关系概括法。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从以下各方面概括:①政治上统一的局面;② 经济的重大发展;③民族融合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

以上各种方法有时要交叉运用。因此只有融汇贯通,方可运用自如。

八、历史信息的独立处理关

由于材料题的扩展和分值的急剧增长,“材料处理”的能力当引起高度重视。

1.要密切结合史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史料所涉及的重大事件的社会历史条件,全面准确地把握史料的内 容和主旨。能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归纳 信息。如1995年高考试卷39题“继昌隆缫丝厂”题,它是一道典型的要求归纳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 试题,它要求像语文课分析文章一样,一句一句地扣,不漏掉每一个信息。平时要练就一手硬功。

2.要能对信息进行辨析。如下题:《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 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 明 A.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 C.唐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D.唐有限制地发展商业。解此 题的关键,一是抓住材料关键性信息,二是能对客观信息进行准确辨析。

3.能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理论,进行有个性特点的思考,比较彻底地 解决问题。如1995年高考试卷38题第③问“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第④问“指南针 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以及“陈启源”题的第②问“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 么重要结论”等,都要求利用材料信息,运用历史理论来解决问题。这种形式代表了当今材料题的命题水平, 也昭示今后材料题的方向。

九、历史理论的灵活运用关

历史理论主要指科学的历史概念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以及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规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等。解题中 必须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深入分析历史现象。

1.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必须有系统地掌握历史理论,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和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就要注意运用“原因和结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观和客观”、“ 内因和外因”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阶级和阶级斗争”、“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 的观点。学习战国封建制的形成和商鞅变法就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坚持这 样做,史学理论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2.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加强史论结合的训练。熟能生巧,练多了,灵活运用的能力自然会有所 提高。

另外,做理论性问题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贴理论标签,生搬硬套,唯理论而理论。二是就事论事,上 升不到理论的高度,答题缺乏力度和深度。必须做到观点正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十、历史试题的解题思路关和行文关

历史科的四种题型如何解答,各种题型的多种类型的试题又如何解答,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清晰的思路 。要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行文做到语言简洁准确,层次段落分明,逻辑 结构严谨。要用史论统帅史实,用史实支撑史论,使二者浑然一体。

选择题:要灵活运用即定法、淘汰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

材料解析题:要懂文字、懂史实、懂整体、懂关键。要分析材料和题问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意图、角 度和侧重点,从而选取材料中有关信息作答;要分析材料、题问和课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以发问为中心的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融汇贯通,迁移知识,从而选取有关课本知识作答;要分析材料、题问和课本三者之间 的关系,理解发问的要求,从而准确选取学过的史学观点,做出评价;要分析材料、题问和各种相关知识之间 的关系。理解发问要求,把握试题的整体和变化,依据材料自行提炼、概括观点或结论,形成新材料、新情境 和新问题下的个人见解甚至创见。

叙述性问答题:高度概括,史论结合,述评结合。要梳“辫子”或分“块块”,纵横归纳。面面点到,无 需扩展。

比较性问答题:求同求异,深入挖掘。逐项比较,注意目的。穷尽比较项(从事件的全过程即纵向和全过 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去找),合并“同类项”(即确定比较的对应点,如比较不平等条约,割地与割地,赔款 与赔款,开放商埠与开放商埠)。比点宜粗,要有高度,触及实质,揭示本质。

分析性问答题:分析原因可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入手。导火线是直 接原因,但不是条件,任何“借口”不是原因,也不是条件。分析原因要按分析对象的特征而定,比如政治的 原因、经济的原因、社会制度的原因、“国情”的原因等;分析原因还要依题意而定。分析事物性质要注意“ 定性”准确。“定性”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排除假象。性质有凝固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 质的掠夺战争;性质具有可变性,如康有为先维新派,后保皇派,再后尊后复辟派,普法战争性质色当战役后 双方正好相反;同一事物的性质同时有多重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性,同时又有妥协性。历史意义可从 性质、特点、作用、结果、影响等六个方面分析。分析特点用选取概括式或提炼概括式作答。

论证性问答题:要观点明确(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试题中指定的观点、课本中提到 的观点、考生概括的观点等),史实确凿,结论明确。

理论性问答题:①表明观点,判断是非;②史实论证,用史实说话;③理论升华,以理服人。

以上各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部分有着密切联系。要过十关,路途艰难,但只有迎难而上,冲破一道道 关口,才有希望创造七月的辉煌。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