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宋代诗人王庭珪湘西诗作述论

2013-02-26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 宋代诗人王庭珪贬谪湘西七年,寄情山水,尽赏朴野民风异俗,创作不少诗词佳作,对湘西美丽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加以吟赞。王庭珪湘西诗作构思巧妙,语言精炼,雄刚浑大,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王庭珪;湘西诗作;艺术成就

王庭珪(1080—1172),宋代诗人,字民瞻,号卢溪居士、卢溪真逸、卢溪逸叟。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授官衡州茶陵丞,因不满衙门懒散无为作风,毅然辞官归隐乡里卢溪之上,筑草堂读书授徒,放志于烟霞之外,不问尘事。宋金媾和,国运危在旦夕,朝廷谏官御史皆不敢直言时政,而身为编修官的胡铨慨然上书皇帝,乞斩秦桧、罢和议,胡铨因此被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会),王庭珪作诗为这位刚直同乡送行,中有“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1],忤怒当朝权贵,进而获罪,以编管身份被贬谪辰州(今属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宋代置辰州卢溪郡,治沅陵,辖沅陵、卢溪、溆浦、辰溪四县。清顺治六年(1649)改卢溪县为泸溪县,沿用至今。卢溪县令在武口洲(今泸溪五里州)建东洲书院,延请王庭珪教授生徒[2]。《泸溪县志》云王庭珪被谪湘西“达十年之久”[3],其说欠准确。胡铨《卢溪文集序》:“窜辰州,时绍兴己巳秋七月壬午也。”[4]诗人自叙:“辰州僻远。乙亥十二月,闻秦太师病,忽蒙恩自便,始知其死,作诗悲之。”[5]王庭珪《跋程子山诗后》:“余与程子山侍讲,俱为夜郎逐客,绍兴丙子春同归自酉阳。”[6]诗人《答张钦夫机宜书》:“曩者窜居夜郎七年。”[7]从以上序跋、书信可知,王庭珪流放湘西七年,于绍兴十九年(1149)七月被谪辰阳,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二月秦桧病死,皇上下诏尽放天下流人,许王庭珪自便。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王庭珪从辰阳乘扁舟,下桃源至武陵经长沙,东归故里。

湘西流放七年,远离故乡亲朋,王庭珪在穷愁绝境中潜心授徒讲学,寄情山水,尽赏湘西奇风异俗,创作不少诗词佳作。今据明代吴讷编《百家词》、清代《四库全书》、近人周泳先编《唐宋金元词钩沈》、今人编《全宋诗》及《全宋词》,得王庭珪湘西诗词作品数十首,述而论之。凡诗人流放辰州所咏湘西之诗或东归后忆及湘西之作,均目为湘西诗作。王庭珪湘西诗作内容丰富,举凡湘西山水人物、风情民俗、史实传奇,诗人一一揽入诗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湘西历来被认为是蛮荒之地、贬谪之所,诗人屈原、李白、王昌龄、岑参等都曾谪贬湘西,留下脍炙人口诗句,如“沅有茝兮澧有兰”(屈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王昌龄)。王庭珪在诗文中多次用不同字眼称呼湘西,如“蛮域”、“荆蛮”、“夷落”、“九夷”。诗人未到湘西之前,对湘西充满遥远、陌生之感甚或偏见。

诗人踏上辰州,即为湘西美丽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所震慑,赋诗作文,倍加吟赞。《菩萨蛮》(武陵西上沅陵渡)词序云:“时初至贬所,见人物风景之美,夜久方归,恍然莫知为何所。”[8]“武陵西上沅陵渡。扁舟忘了来时路。花外有人烟。相逢疑是仙。”王庭珪以词来热情赞美湘西如花似仙的山水风光。“路入荒溪恶,波穿乱石跳。骑驴行木杪,避水转山腰。倒挂猿当道,横过竹渡桥。”[9]湘西山高溪险、猿猴当道、渡桥竹制,这类奇特景光,给来自江南的诗人心中烙下很深印迹。《夜坐听沅江水声》:“水急滩高欲倾到,来如万鼓遶山鸣。奔流更借洞庭阔,飞浪朝宗壮此声。”[10]沅江滩高水急,气势磅礴,尽现笔端。《送刘义夫宰祁阳》:“浯溪寒翠拖碧玉,石崖硉矹凌苍霞……溪中古月溪上石,照公清德无纤瑕。溪流不尽石不老,佳名万古磨不窊。”[11]以山水比德,景情交映。

数亿年的地质变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湘西众多溶洞;湘西多人物传奇,孕育诸多悠远故事。王庭珪对湘西的神奇山洞、历史轶事至为关注,诗中多有表现。“君归大酉峰前住,岁晚枫丹蕉叶黄。试访酉阳岩石里,秦人逸兴未应亡。”[12]《答刘乔卿书》:“自入桃源观晋人捕鱼,至落花流水处。又历汉伏波将军征蛮故道,湖头石室宛然。所谓武陵五溪,尽属境内,以至洞天、神仙、古迹不可胜数。”[13]所说武陵五溪,《水经注》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蛮夷所居。”东汉马援征五溪蛮,即此[14]。《早行》:“楚妃台边晓云碧,伏波庙前秋草黄。骚人辛苦拾何物,沅有芷兮今已香。”[15]无论传说中的桃源秦洞,还是现实中的洞穴,都让诗人魂梦系之,欲一睹为快;无论虚无飘渺的奇情逸事,还是有案可据的历史人物,皆让诗人心向往之。诗人怡情山水,游览陶氏笔下的世外桃源,追寻秦人足迹,体验当年汉伏波将军的猎猎雄风,感味历代迁客骚人的雅韵情怀。

王庭珪诗词充满对湘西朴实民风异俗的礼赞。《辰溪上元》:“留滞沅湘浦,飘如云水僧。来为万里客,又看一年灯。翠幰褰珠箔,高楼俯玉绳。鳌山今夜月,应上最高层。”[16]《江城子·辰川上元》:“夜郎江上看元宵。斗迴杓。雪初消。灯火银花,何处是星桥。閧得满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17]《虞美人·辰州上元》:“城东楼阁连云起。冠绝辰州市。莲灯初发万枝红。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花衢柳陌年时静。剗地今年盛。棚前箫鼓闹如雷。添箇辰州女子、舞三台。”[18]诗人对辰州元宵节极尽描写,再现当时风情,同时透露出他乡异客的复杂心情。《赠胡绍立》:“忆昔乌蛮绝塞亭,巴娘歌罢月三更。”[19]诗人流放湘西时,胡绍立冒险至沅陵探望他,后王庭珪作诗赠答,忆及异域风情。《临江仙》:“谁知沅水上,却似洛城游。”[20]展现了一幅绝妙的边城市民风俗画。

王庭珪在诗中描述了湘西年节风俗,如立春送春牛图、吃生菜饼,寒食赠酒等。“东风来从几万里,雪拥江梅未放花。忽见土牛惊换岁,始知春色到天涯。”[21]诗写立春送春习俗。诗人贬谪辰州,雪中数日杜门不出,州郡中有人忽送来“春牛”年画,诗人恍然大悟,方知乃立春日。“始知春色到天涯”,景中见情,把一个被贬之人独特心里感受,用生动形象诗句含蓄表达出来。《辰州立春清首座送生菜饼》:“闻道春风今日回,走寻消息傍寒梅。恨无纤手挑生菜,也有青丝满饤来。”[22]诗写湘西立春日送生菜饼习俗。《寒食日孟司理送酒》:“两翁俱是江南客,寒食他乡叹滞留。燕舞莺啼春未老,一罇分我洗穷愁。”[23]诗写寒食节送酒。把远离亲人、身居他乡的天涯滞客穷愁之感,通过寒食送酒细节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王庭珪诗中写到了湘西人的勤劳、淳朴、好客。《寄湖北总领彭子从郎中》:“六路藩臣供餽餉,五溪蛮子乐耕锄。”[24]诗颂湘西人的勤劳。《初寒方葺火阁而会溪知城周子康惠竹簾火炉宁公瑞惠蒲团便足了一岁无事》:“细柳将军来护塞,夜郎迁客正穷居。火炉恰恰簾垂地,足了三冬读我书。”“户外霜风入骨酸,谁褰纸阁问平安。正忧坐客寒无席,遗我新蒲入突药。”[25]诗写湘西人热情。《答刘乔卿书》:“迨至贬所,未敢遽入城,而城中士大夫多出城见访相劳苦,州民惊喜,如异人至其邦。”作者写出湘西人对陌然而至的外人的惊奇喜悦之状。

诗中还描写了湘西边城知州、守将及其他要员,如辰州知州朱致一[26]、卢溪马太守[27]、辰州马观察使[28],他们抚边安民,建功立业。

“是知沅湘九疑之间,果有奇伟秀绝、幽深穷怪,造化之所,磅礴其气,蒸为云霓,散为祥光五色。其产为楩柟巨材,丹砂玉石。古今幽人释子、神仙得道之士,往往相望而出。”[29]王庭珪在《梁养源道德篇论序》中极赞湘西山水人物、物产传奇,与其诗作相得益彰。

王庭珪湘西诗作构思巧妙,语言精炼,艺术成就很高。王庭珪贬辰州后,“思益苦,语益工,盖如杜子美到夔府后诗,韩退之潮阳归后文也。”[30]胡铨在《卢溪文集序》中,以类比方式高度评价王庭珪诗作的艺术成就。异域遐荒七载流离,无疑是诗人心中的痛,然从另一角度看,这一段不寻常经历使诗人老而弥坚,更加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湘西美丽的山水、神奇的传说、朴野的民情习俗,更激发了诗人创作灵感。“花外有人烟,相逢疑是仙。”(《菩萨蛮》)“浯溪寒翠拖碧玉,石崖硉矹凌苍霞。”(《送刘义夫宰祁阳》)自然凝练的诗句,在王庭珪诗中随处可见,显出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王庭珪认为作诗要诗法自然,“拟就江山觅佳句”(《清辉亭》)。王庭珪诗“皎如日星,铿如金玉,芳如芝兰,浩如江河,自然有一种奇趣。”[31]谢谔对王庭珪诗作艺术特点进行多方面生动描述。王庭珪诗浑然天成,独抒胸中郁闷穷愁之情,穷而益工。朱弁在《风月堂诗话》谈到苏轼屡经贬谪,艺术成就非凡时云:“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虽鲁直亦瞠若乎其后矣。或谓东坡过海虽为不幸,乃鲁直之大不幸也。”此论用在王庭珪身上也有切合之处。“自昔名士,天必厄之,子厚至永而文始盛,鲁直至涪而诗益工,况我无二子之才而又谪轻地,盖虚有其名,岂非造物者见赐甚厚而获蒙圣朝宽大之宠邪?”[32]诚可谓诗家不幸文学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是生活给诗人不幸人生的最好馈赠。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