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有多方面的表现。在中国当代史与中国近代史领域,其表现为否定与丑化革命的历史作用,宣扬改良,鼓吹侵略有功;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则更表现为不顾历史真实,公然篡改中国文明的起源,试图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说”。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和主观臆想,要害是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对它的理论与现实危害,应当高度重视。
一
古往今来,世界上任何民族、国家、阶级和政党,没有不珍惜自己的历史的。因为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它能启发人的思想,丰富人的智慧,提高人的素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还有助于从正反两面总结历史经验,鉴往知来,治国安邦,成就千秋大业。因此,历代各阶级、各阶层的有识之士,无不重视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观察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共产党人,更是如此。诚如恩格斯所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
然而,在史学研究领域里,正有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逆风乘隙袭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股逆风,从形式上看有虚有实,虚是理论抽象,实是史事解读;从内容上看有整有零,整是总体构想,零是分体剖析。值得人们警惕的是,一些并不熟悉也不认真研究历史的人,竟摆出一副执史坛牛耳的派头,推涛作浪,扬言“改写”从古到今的中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直接涉及史学研究的大是大非问题,归根到底,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糟蹋历史本来面目?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抛弃唯物史观?对于这些原则问题,不可听之任之,必须据理争辩。限于篇幅,本文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言论加以评析,管中窥豹,以见一斑。
二
历史虚无主义者虚无中国历史,大多厚今薄古,先从中国当代史切入。因为他们知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有的论者说:“文人的可恶之处还在于,作为历史的叙述者与研究者,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洗涤、抹杀历史的血腥气。我们读到众多的研究本世纪中国历史、共和国史的著作,但这百多年发生的无数杀人食人的事实都在历史的叙述中消失了,只剩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片‘光明’。”
这种诘难缘何而起?姑且不论。笔者认为:不论什么人,要想郑重地解读历史,就必须首先尊重历史,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发言权。
事实是最雄辩的。这位论者说的“本世纪中国历史、共和国史”,无疑是指190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于这“百多年”的历史,倘若不为偏见所困,恐怕每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承认如下事实: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
具体地说,20世纪前50年,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50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前仆后继地进行革命?就是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献出了鲜血和生命。20世纪前半期,帝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就有三次:1900年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1931—1945年日本的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的每一次入侵,对中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浩劫。日本军国主义侵华14年,就在中国28个省区制造了2272起血腥暴行,使3500万人死于非命。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一周之内竟杀害中国军民30万。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在其执政的22年里,也大肆杀戮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之流发动反革命政变,把枪口对准共产党和包括国民党左派在内的革命者,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杀害31万多人。其中,有共产党员2万6千多人。试问论者,类似如上“这百多年发生的无数杀人事实”,从哪一本历史著作中“消失”了呢?又有哪一位历史学家“有意无意地洗涤、抹杀历史的血腥气”了呢?难道论者还另有什么“杀人食人”的事实要告诉读者吗?
上述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头顶悬着屠刀的20世纪前半期,进行扭转乾坤的革命是何等天经地义!笔者由此联想到一位指责革命并提出“告别革命”的论者,他说:中国革命是“激进思潮的结果”,“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大革命’,最后是49年的革命,并且此后毛泽东还要不断革命。直到现在,‘革命’还是一个好词,褒词,而改良则成为一个贬词。现在应该把这个观念明确地倒过来:‘革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其所论要旨,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革命不如改良。革命和改良孰优孰劣,难道还要论证吗?历史早己做出了结论。戊戌年(1898年)资产阶级的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典型的改良,结果如何呢?改良者非但没有实现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反而落了个走死逃亡的结局:支持改良的光绪皇帝被软禁于中南海灜台,改良派领袖康有为被迫逃往香港,梁启超亡命日本,谭嗣同等六人则碟血京城菜市口刑场。另外,说光荣而神圣的暴力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阶级搏斗,是“激进思潮的结果”,也与史实大相径庭。亿万人民觉醒的英勇抗争,怎能因为少数人心血来潮就一哄而起?恩格斯早在1851年就说过:“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的时代,是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不懂革命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就对革命妄加责难,甚至还要把革命和改良“明确地倒过来”,该是何等荒唐!难道说革命仅仅是一个名词或“观念”,可以像儿童摆弄积木那样,随心所欲地颠来倒去?
至于说“这百多年”历史“只剩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片‘光明”’,倘若把论者加在“光明”二字上的引号去掉,则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一再证明,从1900年义和团运动开始,中经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开展新解放地区土地改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和权利、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香港和澳门回归、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正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片光明。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评国共大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