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的研究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对秦文化的研究从汉代就开始了,但由于秦的文献资料太少,对其研究有很大困难,研究的深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秦文化遗址和文物的不断发现,大大推动了秦文化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

秦陵考古发现大大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

1974年春天,举世闻名的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秦始皇陵的重视。从此以后考古工作者开始了对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勘探,迄今已发现了600多处陪葬坑和陪葬墓,对陵园的形制和丰富的埋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从而大大带动了对秦文化的研究。?

目前在秦始皇陵发现的主要遗址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石铠甲坑、仿生水禽坑、马厩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动物坑、寝殿、便殿、食官遗址、内外城垣遗址、丽邑遗址、打石场遗址、刑徒墓地、公子公主墓地及其他一些陪葬墓?①。?研究秦文化,不研究秦陵是不行的,它对中国古代帝王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秦始皇陵食官遗址上发现的一个青铜编钟上刻有“乐府”两个字,这一发现将中国古代设立乐府的时间提到了秦代,因为在此之前,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颜师古注:“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哀帝时罢之”,秦始皇陵乐府编钟的发现证明颜师古的注解是错误的。该乐府钟制作精致,与秦始皇陵的祭祀活动有关。后来在汉长安城中出土的秦封泥中也发现了秦的“乐府”和“乐府丞印”。?

修陵人都是些什么人,来自何方?史书无载,但从秦陵遗址考古发掘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在陵西侧的刑徒墓地中发现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瓦片,刑徒墓地实质上正是当时为秦始皇修陵人的墓地,这些修陵人虽然是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但是以刑徒的身份修陵。死后被草草埋葬,既无葬具,又无随葬品。只在墓中发现了18件刻有墓志的瓦片,其中有一个瓦片上刻了两个人的名字。从刻文的内容来看,有服役者的姓名、所在地、服役性质及爵名。如“东武居赀上造庆忌”、“平阴居赀北游公士滕”、“博昌去疾”等,东武、平阴、博昌是地名,分别来自山东、河南等省。居赀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记载,是指因犯法而被罚钱财,本人又无法缴纳钱财,而以劳役代替,每劳作一天抵偿八钱,直到劳役期满。上造和公士则为爵名,是秦二十等爵制中最低的两等,庆忌、滕、去疾为人名。从瓦文内容来看,当时修建秦始皇陵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地位低下的人,也有地位稍高的人,但最后的归宿都比较惨。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墓志。?

在食官遗址上发现了不少的“丽山食官左”、“骊山食官右”等陶文,说明秦始皇陵最初就称为“丽山”,以表示其高大无比,显示皇权的尊严。秦始皇陵只是后人的称谓。?

在秦兵马俑的身上也发现了很多的陶文。内容为“宫水”、“宫”、“宫得”、“宫系”、“咸阳衣”、“咸阳午”、“栎阳重”、“工路”等,目前已发现不同的刻名有80余个,这实质上是制作陶俑的工匠名,表示这些工匠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来自于宫廷的,在名字之前均有一“宫”字,来自咸阳作坊的,则在名字前有“咸阳”或“咸”字,还有来自栎阳、安邑、临晋等地的,有的干脆只写名字。这些陶俑身上的名字既为我们研究秦俑的制造者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也验证了《考工记》记载的当时实行的“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记载,秦兵马俑坑的铜兵器上也有制作者的刻铭,说明早在秦代就实行责任制了。?

兵马俑的发现与秦始皇陵的不断勘探发掘,将秦文化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秦俑馆组织召开了五次有海内外学者参加的秦俑学与秦文化学术讨论会,出版了《秦俑秦文化丛书》20本、《秦文化论丛》9本,及一批关于秦俑秦文化研究的著作,如《秦俑学研究》?②、《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③、《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④、《秦俑专题研究》?⑤等。?

云梦秦简的发现与秦文化研究?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了一批秦竹简,为秦始皇时期人所手书,但其成文年代有早有晚,早的可以到商鞅变法,晚的则到秦始皇三十年,反映的历史长达100余年?⑥。?

云梦秦简的出土,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在此之前,还未出土过秦简,云梦秦简的发现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批竹简的数量达1150枚,近4万字。经过整理发现内容极为丰富。这批竹简是研究秦文化难得的实物资料,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有力地促进了秦文化的深入研究。?

这批秦简使我们对秦代历史的若干重大问题,可以获得很多新的认识。例如《南郡守腾文书》,不仅有助于了解秦始皇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而且有助于认识秦的用人制度、县道并立的地方行政系统、县设啬夫的制度、郡守与县道啬夫的职权范围以及传达文书的制度等等,还反映出从《田律》到《田令》的变化发展、区分良吏恶吏的标准与意义等问题。又如《编年记》,它可以订正、补充与印证《史记·秦本纪》、《史记·六国年表》及有关《世家》、《列传》关于秦的统一战争的若干年代、地区和具体经过,也可以印证与纠正前人对《史记》有关记载的解释,更可以从中看出秦的地方官制、秦的赋役制度、秦的历法、当时的统一战争与反统一战争以及一些地名的历史沿革变迁等等,其史料价值不亚于《史记·六国年表》中的关于秦的年表部分。至于《为吏之道》,除了能说明当时官吏的行为标准、善恶准则外,还反映出儒、法融合的初步迹象以及当时社会的风尚等等问题。?

《秦律》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条目最全、内容最丰富的成文法典。它填补了自李悝《法经》与商鞅《秦律》散佚以来的空缺,是研究法制史的重要史料;同时还是研究秦时阶级、阶级关系的不可多得的资料。秦的官制、土地、赋役、赐爵、租税、官吏考核、罪犯审讯、工匠培训、户籍、上计、仕进等制度,以及仓库的类型、结算、设置、封提、管理等制度,由官府禀衣、禀食、传食等制度和管理、财经出纳的预算、决算制度等等,都在《秦律》中有明确而且比较详细的反映。此外,如当时的物价、秦的牛耕、城市制度、商品经济、官私手工业、社会风气、流行疾病以及秦人的思想、文化特征等等也有所反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秦的刑名、刑罚、刑徒、刑期及隶臣妾的地位、来源、特征等等,《秦律》也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对于了解秦的刑罚制度和奴隶制残余等问题,有重大的意义。甚至还可以从《秦律》与现存《汉律》零星条文的比照中,看出秦律与汉律的异同和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轨迹。?

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后,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论著,如高敏先生的《睡虎地秦简初探》;由中华书局编辑的《云梦秦简研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文章;还有一大批研究文章在各地报刊发表,大大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