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孝庄秘史有感——孝庄太后下嫁及其相关考证!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前 言

这个有关清朝祖宗和社稷的重要问题,不幸许久以来被人写的泛滥。史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倾其全力,使得问题愈发扑朔迷离,我写这个题目,想不受影响都难;经过年余的努力,勉强可以做到。年初,孟森先生的论文面世,前辈学者的心血,使我欣慰之余不免惭愧遗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孟先生并没有把话说完,这给了我得以继续补充的机会,我必须珍惜。

1)势均力敌的较量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崩。其实说暴毙比较恰当一些。《清史稿》载:“是夕,亥时,无疾崩。”一个白天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征兆的五十二岁男人,到了晚上亥时(21-23点)会突然死去,这未免太蹊跷了,也应该列入国初的疑案之一。不过本文无暇兼顾,留待日后细考。

关于皇位的继承问题,当时最有发言权的共有六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皇太极的哥哥,资历老,地位高。并且身为两红旗旗主。虽然早已不过问朝政,但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他的意见足以左右世态的发展。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镶蓝旗旗主,虽然皇位与他无缘,但对各派影响重大,他是天平的执掌者,力量的倾斜取决于他会倾向哪一方。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两黄旗的旗主,时年三十四岁,战功赫赫。天聪六年晋和硕贝勒(大贝勒),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掌管户部,和几位叔叔已是平辈。皇太极昔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原属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夺到了自己手中,形成以两黄旗和正蓝旗为核心的皇权势力。豪格实际上已经是三旗旗主,加之身为皇太极长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最大。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比豪格小三岁,但战功更为显赫,兼文武双全。孟心史先生在《清代史》中说:“清朝入关创业,为多尔衮一手所为。”并不为过。其时多尔衮掌管两白旗,并有两个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为坚强后盾,甚至连正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支持多尔衮,使他成为最有威胁力的皇位竞争者。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多尔衮兄弟三人的生母阿巴亥,也就是史书中所称的努尔哈赤“大妃”。《高皇帝实录》言大妃:

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为国乱,颁遗言于诸王曰“吾终必令殉之。”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

《高皇帝实录》修于乾隆朝,正值篡改史实的高峰期,我始终疑惑其真实性。近读天聪九年撰《武皇帝实录》,发现其中保存了较多真相。

“实录”中接“后支吾不从”句下云:

诸王曰:“先帝有名,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求,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其时阿济格已成年)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不忘恩,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大妃既丰姿,又当虎狼之年,若有外遇,羞辱宗室倒是其次。关键问题在于所生三子,努尔哈赤生前分给两白之旗。其时多尔衮十五岁、多铎十三岁。如果大妃的情人果有不轨之心,后果不堪设想。据上述记载,皇太极等矫诏逼大妃殉葬的嫌疑莫大。

大妃殉葬后,多尔衮,多铎由太宗抚养宫中。对于多尔衮,皇太极既有养育之恩,亦有杀母之仇。令外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其时孝庄亦为姑母孝端皇后育于宫中,小多尔衮一岁。由此我怀疑两人早已有染。详情后面提及,此处不赘。

2)踢皮球大赛

多尔衮和豪格经过十七天的激烈争夺,廿六日,达成共识,由皇太极第九子年方六岁的福临嗣位,年号顺治。

十七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竞争又是激烈到何种程度,现存的史料中没有记载,不便乱猜测。《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索尼传》中有段记载,价值颇珍贵:

太宗(皇太极)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诣三官庙,召索尼议册立。索尼曰:“先帝有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是夕,图赖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黎明,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令两旗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诸王大臣列坐东西,索尼及巴图鲁鄂拜首言立皇子,睿亲王令暂退。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即帝位,睿亲王犹豫未允,豫亲王曰:“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睿亲王曰:“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 豫亲王又曰:“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 礼亲王曰:“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乃定议奉世祖即位。

索尼是两黄旗的重臣,多尔衮亲自去找他征求意见,得到的回答很坚决,但是有漏洞:索尼并没有说明非立豪格不可,按索尼话本意,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哪个都行。索尼极有可能当天晚上将此事禀报了豪格,所以第二天黎明,两黄旗派兵包围了王公大臣议政的崇政殿,气氛十分紧张。诸王入殿坐毕,豪格和多尔衮是竞争对手,两人谁都不好先发话。首先挑起事端的还是索尼,他坚持立皇子,不过索尼的身份还不足以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发言,所以被多尔衮喝退。这时候多铎不甘示弱,直接提出立多尔衮,多铎辈分大,当然有资格发言,不过身为多尔衮的亲弟弟,态度如此直率未免欠托,所以多尔衮不接话茬。多铎为人憨厚鲁莽,竟然提出若不答应,就应当立自己为皇上,理由是太祖遗诏辅政王公中有他的名字,这个理由太荒唐了,以致多尔衮不得不出言喝斥,说遗诏中不光有你的名字,还有肃亲王的名字呢!巧妙地把皮球踢给豪格,想看看他的反应。但是豪格仍然一言不发,于是多铎又说,就算不立我,论辈分应该立礼亲王。皮球传给了代善,代善急忙表态,说多尔衮要是能答应继承皇位,最好不过,不然,就应该立皇子,我已经老了,不想再卷入其中。代善的发言非常重要,首先他表明了自己绝对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其次,他支持多尔衮继位;如果多尔衮不答应,就立皇子。他同样强调的是皇子而非豪格。这时候整体形势对多尔衮有利,但是两黄旗的伏兵在宫外已经剑拔弩张,两白旗想必也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豪格本人依然不发一言。为了避免皇室火并,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双方各退一步,既然两黄旗和代善都已经表明支持立皇子,只要是皇子,无论是谁,只要被选定继承皇位,按照索尼先前的说法,双方就都不能再起事端。豪格没有制止索尼发言,等于默许,所以此时也不能节外生枝。多尔衮适时提出立皇六子福临,自己和济尔哈朗辅政,大家都无话快说。既然皇位仍归于了太宗之子,豪格就不能再辅政,不然又成两虎相争之势,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既然立福临,多尔衮就等于已经放弃了皇位,而豪格所代表的两黄旗,则是胜利者。从表面上看,多尔衮受的委屈要比豪格大,实际上豪格本人是彻底的失败者。但多尔衮一人辅政,难免大权独揽,所以选择和双方关系都较为疏远的济尔哈朗并辅,既可牵制多尔衮,也就等同代表了豪格的利益。这步棋走得天衣无缝,谁也挑不出毛病。

3)树欲静而风不止

顺治即位第一天,多尔衮率百官在殿前宣誓:“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清史稿》卷二百十八诸王四多尔衮卷)谁知第二天,就发生了阿达礼、硕托私议立睿亲王的谋逆事件。事发,两人皆被处死。至于谁检举,谁下令处死,史稿中却记载矛盾。

《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纪一载:

丁丑,多罗郡王阿达礼、固山贝子硕托谋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与多尔衮发其谋。阿达礼、硕托伏诛。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诸王四多尔衮卷载:

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劝王自立,王发其谋,诛阿达礼、硕托。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诸王二代善卷载:

又发贝子硕托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