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评各代中国人的战力变迁

2013-03-12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懦弱的民族,也并不是如官方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从不具有进攻性的民族,这一点不用讳言。我们祖先的鲜血曾经染红了漠北、南越、西域,祖先的铁蹄曾踏遍亚欧大陆,无数强壮而充满活力的身躯永远留在了离中土几万里之遥的壮美山河,更多的曾经强大的民族的英雄们在我们祖先面前献出了自已城门的钥匙与从不离身的武器,更多的先民们犁剑并举,亦耕亦战,远离故乡开发新拓疆土,正是有了祖先的奋战与苦干才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大的一个生存空间。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这靠的不是天时,中国几千年来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社会制度变换,曾遭到过几乎所有强大民族的进攻。中国靠的也不是地利,高山与大漠是挡不住入侵之敌的。在冷兵器时代真正能挡住敌人的只有又宽又深的海洋,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其实就算是有这样的天堑也不能完全保证民族的安全,1840年西方人不就是从海上来的吗?深深大西洋不也没有保住玛雅文明不被西班牙人摧毁吗?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历次反抗外敌入侵过程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文明能生存到现在靠的是中国人的尚武精神,靠的是敢于与一切敌人作战并战胜的决心与能力,靠的是一往无前的不怕死精神,中国人的战力全球第一且最具有持久性。中国有句话叫“视死如归”,这是我所听过描述人类对死亡的感受的最令人心魄伸张的话,“死亡就是如同回家一样简单平凡的事”,这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正是因珍惜大多数人的生命而舍弃自已的生命,当民族处于危急的时刻,许多平时风花雪月、号称热爱生活的文人最多只能自杀殉国或是装疯作哑,这对民族复兴是没多大用处的。

当代中国国民精神的矮化令许多尚且留有自尊心的中国人所痛心。如果中国的国民精神永远保持这种矮化的状态,我们中国人不仅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尊严地生存,恐怕仅仅是生存都难。现在不是讨论应不应提倡尚武精神的时候,历史已证明了一切,从人类历史看,能过上好日子的民族都是尚武的民族 。虽然我也认为应当从广义去理解尚武精神。但是,谈尚武精神,首先当然还要从它的原始含义去谈。尚武精神的原始含义,当然是指人类在武力冲突中战胜敌人所需要的种种精神品质。一个民族是否能过上好日子,与其所占有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直接有关。而这个世界上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占有,则是由战争决定的。现今的西方列强几乎都是在战争中抢到自然资源或生存空间的国家和民族。白种人今天在世界上仍旧占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完全是因为在近代扩展至全球范围的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中,他们打了胜仗(这段话引用自“论尚武精神”)。

中华民族复兴的开端其实始于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国际上认可一个强国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是否主要以自己的力量打败过一个公认的强国,德国是靠打败奥匈帝国与法国立威的,日本是通过打败俄国进入强国圈的,现代中国就是通过在朝鲜战争中打败美国使民族复兴成为可能的,现在有些脑子进水的人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是否取胜提出了疑问,他们的最大毛病就是把中国与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混为一体了,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是打成了平手,北朝鲜与南朝鲜两败俱伤,最大受益者是苏联与台湾,还有日本,美国白白地被拖入了一场令它首尝败绩的战争中,而中国却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不让美国人接近东北,制造一个缓冲区,并把美国人从中朝边境赶到了叁八线,所以中国是胜者,这一点不用再争论了。既然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战斗能力息息相关,各地中国人的战斗能力到低如何呢?这可用叁句话概括:第一句──中国人从来是一个尚武且具有进攻性的民族,但尚武精神与中国统治者的政策有关。如统治者推崇文职,如宋朝,国民战力必受影响。第二句──中国各地的人都具有很强的战力潜力,但战力的释放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状况有关。越是生活水平低的地方,人的战力越强,个中原因不用解释。但如没有深厚的为国捐躯的文化底蕴作支撑,这战力不会持久。第叁句──中国人的战力释放具有周期性,需要有外来威胁激发。从地域上来看,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北方人比南方人有战斗力。这是因为北方苦寒之地,如无坚强的性格与强壮的体魄生存都成问题,在冷兵器时代这两点是最重要的。且北方人多有游牧部落融入,战力自然不弱,纵观中国历史多是根据地在北方的统治者取得了胜利,共产党虽是首义于南方但壮大却也是在北方。随着作战武器的进化,这个规律正在改变,两山守备战中四川与重庆兵就打得很好,他们特别善于攻山头。从地理上看山地的人比平原的人有战力,这大概是山区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山地人机灵坚忍的性格。从经济状况上看,经济繁荣的地区的人战力不如穷困地区的人。从文化状况上看,具有厚重文化沉淀地区的人战力比蛮荒之地的人的战力有持久性。

下面我以时间为序具体分 析一下各地人的战力。

上古时期,中国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战力最强,当时正处于石制兵器过渡到金属兵器的阶段,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大概是最早的金属铸造工,这时还出现了头盔与使用烟幕助战。战争的结果表明黄帝部落最有战力,这主要得益于黄帝部落更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因他们主要定居在黄河流域,所以这一带的人是当时最有战力的,考虑到黄帝部落的发源地是在昆仑山一带,所以那里的人战力也应不弱。蚩尤部落虽战败但他们残部的战力也是强于其他较小部落的,他们当时主要居住于现在的两湖地区并逐渐向南迁移。

尧、舜、禹时代。这个时代最有战力的仍是黄河流域的人,其次为居住洞庭湖周围的叁苗部落。这时黄河流域的人开始向南扩张,其间遇到过不少强敌,有过很多挫折。这时黄河流域的人的战斗精神与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旺盛,但他们的组织能力与武器具有一定优势,所以最后是华夏部落取胜了。这时除了叁苗部落之外,还有如相柳部落(相柳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有九个头的大蛇,实际上是指由九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山海经》中这样的内容还不少,这本书就是当时的一部政治地理与历史书)之类的部落也是具有相当大的战力的,曾给华夏部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华夏部落的许多重要人物被封到各个新征服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逐渐被同化。这时华夏部落的势力已到达四川、两湖地区了。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