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桂林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和谐特征

2013-03-14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我国以及我国西南、广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不是以阶级斗争为主流,而是以和谐、团结、凝聚为主流,而桂林的历史是一个典型。桂林两千年历史上的和谐特征主要表现为山水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和谐结合,各民族人民的和谐团结,从而创造了桂林的历史文明。

[关键词]桂林  和谐  凝聚  历史文化

An Analysis on the Harmonious Charac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ilin’s Historical Culture:The Historical Consider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Ⅵ

Abstract: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southwest and Guangxi in our country focused on harmony,union and cohesion,not class struggle,and it is a model of Guilin’s history.For two thousand years of Guilin’s history,it dispayed her harmonious character as the harmony and connection of landscape between natural and historical culture,the harmony and union between Cetral Plain Culture,Jiangnan Culture and aboriginalculture,the harmony and union among nationlities,and they created the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of Guilin.

Key words:Guilin;harmony;cohesion;historical culture

一、和谐是我国以及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主流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究竟是以阶级斗争、分裂动乱、战争为主流,还是以和谐、团结、凝聚为主流?几十年来,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历史教材、著作中,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观念的影响,把阶级斗争看成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大谈农民起义和战争的历史和作用,一部中国通史的著作或教材中讲起义、斗争、战争的部分占了很大篇幅,至今的一些地方历史资料中,起义、斗争、战争仍占主要篇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把注意力放到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的创造上,即使讲阶级斗争,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和已故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著名论文《关于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1]一文后有所醒悟,认为阶级斗争在过去时代对破坏旧的社会秩序和反动制度中起了进步作用,但是要实现生产力的新发展,使劳动人民生活安定和幸福,必须要在和谐安定的社会条件下,使劳动者有土地可种,使土地有劳动者去种,使农民有从事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生活条件才能做到。在封建社会,在农民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新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吸收了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行使了封建国家调整生产关系的经济职能,采取了如减轻压迫剥削、兴修水利、徕民垦荒、推行屯田制、均田制等种种措施,一定程度上使生产者获得了土地,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使社会获得了一定的和平和安定,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要根本改变剥削制度,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使中国历史真正走上和谐、繁荣、昌盛的新的辉煌,还必须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才能办到。二十多年来,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和谐特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1987年10月,在广西民族学院(去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了一次由十院校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编委会和广西民族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全国学术讨论会上,广西民院的徐杰舜先生对我说: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关系是以战争为主,如从周秦以来戎狄各族入侵中原,中央政权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女真、蒙古、维吾尔、满族等的战争不断;中国南方的民族关系是以和平为主,中国南方各民族之间很少发生战争,和平、团结、安定一向是历史的主流;而出现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徐先生从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不同来说明社会生活的不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有发人深省的创新意义。但笔者觉得,南方民族关系固然以和平为主,但北方民族关系是否以战争为主,是值得商榷的。徐先生是广西汉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后来他的研究方向已转向西方学者提出的人类学,所以笔者缺少了和他继续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机会。笔者认为:在二十四史或通鉴等历史著作中,凡是战争、动乱,差不多统统记下来,但和平时期,因无事可记就缺少记载。实际上秦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中,中央政府和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年代只是占很少数时间,和平年代占大多数;发生了战争,参加战争的人口只占当时中国人口的极少数,从事和平劳动的占了极大多数;就中国农民来讲,要求和谐、稳定、安宁的生活,守宗合族,安土重迁,叶落归根,是人民的根本愿望。所以笔者一向认为,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各民族人民之间是以和谐、安定、团结、凝聚为主流。对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应用科学的、正确的观点去研究、说明。广西历史学会会长、著名太平天国起义史专家钟文典先生有一段话:“各族人民在广西的同居共处,有过矛盾和争斗,而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共同创造则是民族关系演变的大趋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2]笔者赞同钟先生的这一论断。在祖国历史上,在祖国西南地区和广西地区的历史上,和谐、团结、凝聚,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人民的根本愿望,这正是当前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基础。笔者前年和去年撰写了多篇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理论文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3],《中华和谐精神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作用》[4],《中国传统宗族伦理和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5],《虞舜文化与中华和谐精神形成关系试探》[6],《中国封建社会农村治乱探因——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思考》[7]五篇文章,本文《试论桂林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和谐特征》作为笔者所写的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思考的第六篇文章,参加由广西师大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全国学术讨论会,供参考讨论。

二、桂林历史文化的和谐特征

桂林是驰名世界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唐宋至二十世纪,桂林一向是广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今仍是桂、湘、黔、粤四省区结合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年到桂林旅游、考察、学习、工作、经商的游客超过一千万,入境者超过一百万,而被称为“国际旅游名珠”。作为祖国首批24座历史名城之一,桂林的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和谐;作为国家首批最佳魅力城市之一,桂林的魅力就在于和谐。桂林建城2100多年来表现的和谐特征,是祖国历史和祖国西南地区和谐历史的一个缩影和典型。桂林历史文化的和谐特征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山水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

桂林两千多年来以山水自然景观闻名,又以历史文化景观闻名。谈桂林自然景观离不开美丽的漓江,正如桂林的专家们所言:“漓江,这条彩带似地飘流在八桂大地上的河流,她没长江那样源远流长,开阔浩荡;没有黄河那样汹涌澎湃,惊涛骇浪;也没有黑龙江那样千里冰封,密林原野;然而她以自己的特色引起了世人的惊羡和赞扬。她有少女般的妩媚,天仙般的美丽,超脱尘俗般的宁静,天人合一般的和谐,山碧水清透露出来的纯净。未到漓江者,看到影视片上的漓江山水,叹为仙境,疑非人间;到过漓江者,恍如进入碧莲玉笋般的桃源世界。畅游在如此美丽风光的漓江,人世间的烦恼、辛劳被荡涤遗忘,身心受到调节而更加舒畅,激发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从而更加奋发努力地投入到保护自然、改造世界、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8]桂林山水是天人合一般的和谐的典型,除了表现为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和谐、宁静和纯净,使人如临脱离尘俗般的童话世界中以外,更突出的表现为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的和谐统一和完美结合。几千年来,祖国人民在桂林山水中留下了无数永远值得观赏的人文古迹,从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兴安灵渠到靖江王府、王陵,还有魏晋以来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数以千计的赞颂桂林的摩崖石刻。当人们来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七星岩、南溪山、隐山及阳朔诸山游览,陶醉于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中时,更为石壁上那琳琅满目的古代石刻所吸引,为桂林山水包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所赞叹。山水因有文化而更显美丽,文化因有山水衬托而更显丰厚,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是如此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全国为仅见。有人说,安徽的西递宏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我要说,西递宏村这样的古村落很美丽,但全国特别是南方还是有的;而桂林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