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石器时代的农事崇拜、祭祀和宗教萌芽

2013-03-18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原始先民虽然荜路褴褛,艰苦奋斗,发明了农具,开辟了耕地,驯化了谷物和禽畜,创造了原始农耕文化,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就,被欧美的考古学家称之为"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但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是低下,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对客观世界还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对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些自然因素和灾害现象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往往把它们看作是自然的恩赐和惩罚,以为自然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是有灵性的东西,因此加以崇拜,进行祭祀,祈求其保佑和恩赐,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增强自信心,从而导致原始宗教的萌芽。原始宗教的范围和内涵非常广泛,由于农业生产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是社会生存的基础,所以有关农事的崇拜和祭祀也就成为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原始先民的农事崇拜大体可分为自然崇拜和农神崇拜两大类。自然崇拜主要是对影响农业收成的自然现象的崇拜,如天、地、山、日、月、风、雨、雷、电、火和动植物等。农神崇拜是祈求各位先祖神灵对农业生产的总体和各个阶段(如动土、播种、青苗、尝新、收获、入仓等)给以保佑,以达到丰收的目的。?

一、 自然崇拜?

天茫茫大地被笼罩在浩瀚无垠的苍天之下,日月星辰在天上运行,风霜雨雪自天而降,气候冷暖,季节变换,水旱灾害等等,都与天体的变化有关。在原始先民看来,天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威力,有一个伟大的天神在主宰着上天,也主宰着世界。人们在他的面前无能为力,只能顶礼膜拜。如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祭天是最隆重的活动,一般在农历三月或五月举行。天旱时举行祈雨仪式,祈祷前,禁止任何人上山砍柴、挖药或狩猎,称为禁山,如有违禁者,巡逻人员将予以痛殴,直到流血,以取悦天神。云南、四川的纳西族,祭天仪式多在农历正月初四五或初七八举行,以村或氏族为单位。祭祀时,杀猪后取猪心、肝、腰各数片分别挂在代表天地人的树杈和代表阴阳神的尖石上,猪肉挂于祭天场地周围的树上、石头上。生祭后再举行熟祭,感谢天神带来粮食和牲畜。熟祭后,各家分食猪肉一块,以表示一切均由天赐。??(1)?福建闽南地区民间也以正月初九为"天公"生日,必须以猪头等食物祭祀的习俗。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经常有光芒四射的太阳纹和日月星辰的图案,这种器物可能与祭天活动有关。特别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将军崖发现的三组岩画中,有两组是天文图像,刻有日月星辰连成的星云带和人面夹杂星象等图案,该处应该就是原始先民祭祀天神的场所。??(2)?又如辽宁喀左县东南一道呈环拱状的黄土山梁上发掘出来的东山嘴祭坛,座北朝南,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南端为空旷的场坪,中央为卵石铺砌的圆台,北侧为一方形的祭坛,分内外两重,内置许多密排立置的长条列石,相聚成组。遗址内出土有残破陶祭器、女性裸体陶塑像、石器、玉器等,并发现大片红烧土面??(3)?。这是一处由祭场、祭台、祭坛组成的大型露天式宗教礼仪活动场所。将祭坛建在高处,是为了接近天神。《礼记·礼器》说:"先王之制礼……为高必因丘陵(注:谓冬至祭天于囿丘之上)。"就是指在山丘设坛祭天。祭天的方式一般是采取燎祭,即燔柴,借助升腾的烟气将焚烧的牺牲、玉器等祭品献给天上神灵。《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疏云:"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东山嘴祭坛发现大片红烧土和厚达50厘米的灰土堆积以及动物烧骨等,表明曾多次举行过燔燎祭天仪式。在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一组宗教礼仪性建筑。祭天场所位于丘顶高处,为一平台状祭场,边缘砌土石垣。祭场上分布一处东西长13米、南北宽5米的红烧土块痕迹,显然是燔燎柴祭天遗迹,正是古籍上所说的"积土为坛,平地为场"的情形。??(4)?类似的祭天遗迹在南方江浙地区也有发现,如浙江的赵陵山遗址,高8米多,面积1万余平方米,周围为河道环绕,中心部位为一人工堆筑的大型土台,东西60米,南北50米,高近4米。台南有面积达数十平方米的红烧土层,厚几十厘米,红烧土下面有人祭现象,发现几具婴儿骨架、人头、残缺人骨。显然与燔柴祭天有关??(5)?。浙江省余杭区的瑶山也有露天祭坛。瑶山祭坛堆筑于海拔35米小丘上,平面呈方形,由内外三重组成。最内重为方形红土台,南北长7.65米,东西宽约6米。第二重为沿红土台四周挖成的宽约2米、深不足1米的围沟,内填疏松的灰斑土。外重为黄褐斑土筑成的土台,有砾石铺面遗迹。此处曾多次举行燔柴祭天仪式,中心祭坛已呈红烧土状,坛周沟内填满的疏松灰土亦可证明。??(6)?在上海市青浦县的福泉山为一略呈方形的大土墩,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墩顶为平台,祭坛位于台中心,南北长7.3米,东西宽5.2米。自北而南自上而下有三级台阶。整个坛面经过大火烧红,并有大量介壳屑遗迹??(7)?。祭坛座北朝南,积土为坛并建于墩顶,并且有大量燔燎痕迹,表明与祭天有关。

?与天连在一起的还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先民在祭祀天神的时候,自然是把这些自然现象都当做神灵来一起敬奉的。其中尤以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最为原始先民所崇拜,正如《礼记·祭义》注所说的:"天无形体,悬象昭明,不过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象牙雕刻,上面雕刻有两只鸟中间一个太阳,被定名为"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是远古先民崇敬太阳的物证。居住在北方寒冷地区的民族对太阳格外崇拜。如蒙古族、纳西族都有极隆重的祭日活动。东北鄂伦春族每年正月初一都要朝太阳跪拜祷告,祈求赐福。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勒姐村和小勒姐村的彝族,解放前每逢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要举行太阳会,村里人都要到山神庙去祭祀太阳菩萨。祭祀时,用五色纸书写"太阳菩萨"四个字,念"太阳经",供品上装饰有类似太阳的莲花图案。祭者磕头敬香,诵口念求太阳保佑的祷词。??(8)?《史记·匈奴列传》也记载匈奴单于早晨迎拜太阳的祭仪:"而单于早朝于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在考古发掘中也可得到一些太阳崇拜的资料。如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过不少太阳纹陶片,将太阳画成圆形,周围有表示光芒的长短射线,这可能是最早表示崇拜太阳的实物。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中也有三个太阳图案,中间为圆圈,周围有颇为整齐的射线??(9)?。河南省杞县鹿台岗龙山文化遗址中的Ⅰ号遗迹高出当时地面约一米,是一处内墙呈圆形外墙呈方形的特殊建筑,内墙直径4.7米,西、南各设一门道,室内有一巨大"十字形"通道贯穿内室,与房内地面土质迥然不同。这外方内圆的建筑应是象征天地,圆室内巨大十字则是象征太阳。因而这是太阳神庙一类的建筑。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