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明代惠东地区的海洋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变迁

2013-03-20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一、引言

惠东指福建惠安县东部地区,它介于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是泉州湾的北岸。其地形以剥饰台地为主,少有溪流,严重缺水,多干旱沙质地、盐碱地,植物覆盖稀释,水土流失严重。故史书载:惠东地区"可耕之田不能纾,三分之一斥盐卤"。(注:嘉靖《惠安县志》卷一《封域》。)因此,汉人开发这一地区较迟,待隋唐时期晋江流域开发得差不多时,汉人才向这一不适农耕的区域发展,并以改变原单纯从事农业的习惯,以渔、盐业等来适应这一地区的生态。

例如惠东小zuò@①后内村"唐朝年间有姓黄的居民在此建居。到南宋年间有位官居参政知事的李文会来这里隐居,他建居在后海内侧,故取名后内"。山霞乡的山柄村"唐代庄、蓝、陈三姓在此开基"。而在崇武,至迟在五代时也有了小兜(今崇武城)、大zuò@①等村落。此后陆续还有人迁入,如宋乾道元年鉴湖张的开基祖自泉州城迁此,建cuò@②于(小兜)山前之东。因此到宋代,小兜的人口已不少,所以有能力"建城应庙,祀神张悃;建崇山宫,祀张悃的先锋辛某;建云峰庵、水潮庵,祀释迦尊神"。(注:《崇武镇志》(第三稿),惠安县崇武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6年编,第10页。)因小兜、大zuò@①地处泉州湾东北角,是控制泉州湾的军事要地,故"宋以小兜为冲要之处",(注:《崇武所城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页。)"置小兜巡检寨,为自海入州界首"。(注:《崇武所城志》,第5页。)以"巡檄晋江、南安、同安沿海",(注:《惠安政书》,第254页。)和晋江的左翼水军三寨宝林(石湖)、法石、永宁一起"控扼"泉州湾,(注:真德秀《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乾隆《晋江县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5页。)以防"海寇"侵犯,同时也收取"舟船采取之税"。(注:《崇武所城志》,第40页。)总之,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湾两岸有许多汉人村落,已形成"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僻,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注:谢履《泉南诗》,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以及"濒海者恃鱼盐为命,依山者以桑麻为业"的局面。

这个时期泉州湾北岸的惠安县,除了惠南的洛阳、东园因地处洛阳、后渚港东岸,那里的人从事一些航海贸易外,其余地区多经营农业和盐、渔业。而且这个时期该地的渔业以近海捕鱼和沿岸"讨小海"为主。渔民住在陆上,随潮水涨退而出海、返回。由于该地风大浪急,他们返回时多把渔船扛到沙滩上搁着,隔天出海时再扛下海。惠东这种社会生活面貌,到明以后,才发生较大改变,而这种改变与明代在泉州湾地区建立几个卫所有关。

二、明代建城后,惠东地区人口激增

明代初年,"倭夷入寇,沿海患之"。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入福建,抽三丁之一为沿海戍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又设巡检司一十九,是年设浯屿水寨"。"洪武二十一年,命汤和行视闽粤濒海地,筑城增兵,置永宁指挥使及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千户所"。(注:乾隆《晋江县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7页。)在这样的情况下,泉州湾两岸一下子建了好几座卫、所、巡检司城,仅惠安县一地,就置有崇武千户所,并把原在崇武的"小兜巡检司移于小zuò@①";把原在沙格的巡检司移到峰尾;同时,还"增置黄崎、獭窟二司"。(注:《崇武所城志》,第5页。)

这些卫所的建立及海防的强化,导致泉州湾两岸人口增长。宋代崇武是巡检寨,元代改为巡检司,驻土军300多人。而在明代,由于崇武为千户所,故其兵员在一千以上,且多由外地调来。"明朝未建所城时,倭寇登岸,就于惠安县民三丁抽一以防倭。及建城池,民丁编入册籍,遂为定例。继有言军士恋土,不便防守,乃令各卫兑调。洪武二十七年,为调拨官军事,将玄钟所军调移崇武,十人为队,队一小旗,五队则一总旗,共一千一百二十名。"。(注:《崇武所城志》,第20页。)此外,"明朝所设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二员,百户十员,镇抚二员"。所以,明初崇武共迁进官兵1135人。

这些官兵后都成了军户在崇武繁衍。他们"置军营共九百八十七间。每间一厅二房,接以后厨舍一落。总旗二间,小旗一间,或二军共居一间",(注:《崇武所城志》,第14-17页。)按等级的不同分配住房。以两个士兵共用一厅二房,即各人有各自的房间,而共用一厅与厨房的情况看,他们是携家眷来的。如崇武潮洛村文献黄氏的始祖黄四,为漳州龙溪人,洪武二十七年,调玄钟所军士来崇武时,携妻林氏来崇武。(注:崇武《文献黄氏族谱》。)同村经氏的开基祖经胜为崇武所第二伍百户,"直隶凤阳府临淮县人,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内受职,十二月十六日到任",并在崇武落户。(注:《崇武所城志》,第18-19页。)同村詹氏的开基祖詹恩荣,明初以军功驻龙岩小潭社,"正德年间奉檄来崇,遂家于城之东朝阳里"。(注:崇武《詹氏家谱》(初稿),1980年录。)同村西河林的祖先来自漳浦乌石,明初来崇武戍守,定居于潮洛村。又如崇武所第四伍百户张荣,"直隶庐州六安县人,洪武二十二年到任,升玄钟卫所千户,二十七年调任本所,十月到任,署本所千户事",后代定居崇武城内靖江村。"第六伍吴清,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人,洪武二十九年到任",后裔定居靖江村。"第八伍汪文,直隶庐州六安县人,永乐十年六月到任",子孙定居城内海门村,称"南门汪"。"正千户授任钱公忠,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人,洪武二十八年到任",后派下定居靖江村。"黄刚,福建福州府闽清县人,正统九年三月到任"镇抚,后裔居住靖江村。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