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唐以前西藏文明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3-04-10

【摘要】: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三是指经历,底细;四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五是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六是指历史学科。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必须承认,要对新石器时代结束以后到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以前的西藏高原历史进行深入探讨,目前仍存在一定困难。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史料不仅相对匮乏,而且还因大多带有较浓厚的传说色彩而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考古材料不足。所幸的是,近年来藏学界对吐蕃王朝以前西藏历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先后发表了不少质量高的论文,因而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无意对吐蕃王朝以前的历史作全面讨论,仅欲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这时期西藏文明在演变和布局上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祈请学界同仁予以赐教。

一、从“小邦”时代到三大部落联盟的形成

通常,在论及新石器时代以后至吐蕃王朝以前西藏高原的历史时,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聂赤赞普降世做“三蕃六牦牛部”首领谈起,事实上,这是不全面的。从大量藏文古籍提供的证据来看,在新石器时代结束后,西藏高原的文明显然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从小邦时代逐渐到象雄、咕蕃、苏毗三大部落联盟形成的发展、演变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递变的呢?

我们知道,一般而言,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期大体属于母系氏族时代,而父系族时代则大致与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的出现相对应。西藏的金属时代,据童恩正先生推测,大致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1),但从最近拉萨曲贡遗址中已发现青铜器来看,西藏青铜工具出现的时代还应提前。值得注意的是,藏文典籍《五部遗教》、《四洲之源》和《贤者喜宴》等在叙述西藏“王政”统治前的“十个时代”或“七个时代”时都曾谈到金属器械的出现,这恰好与考古发现相吻合。也就是说,从那时起,西藏高原的一些地区已开始进入了父系族社会。(2)

关于西藏文明的源流,《汉藏史集》和《贤者喜宴》叙述了如下演变序列:首行先是猕猴变人,然后因谷物分配上产生不和而分成“四氏族”、“六氏族”及各具特征的“四种人”,接着便是玛桑九兄弟(ma sangs spun dgu)即《贤者喜宴》所说的“玛桑九族”统治。(3)“四氏族”、“六氏族”和“四种人”等等,可能是指母系氏族部落血缘团体,而“玛桑九兄弟”统治则有可能进入了男性统治的父系氏族时代。

在进入父系氏族时代后,西藏社会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小邦”时代。《汉藏史集》即记载在“玛桑九兄弟”的统治之后,西藏出现了许多“小邦”,一开始有“二十五小邦”,后来又有“十二小邦”及零星的“四十小邦”(4)。《贤者喜宴》也记载最初有“十二小邦”,后来发展成“四十小邦”(5)。《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在记载聂赤赞普以前的西藏社会时,也谈到“在此之前状况,当初分散的局面即如此说。古昔各地小邦王子及家臣如此应世而生。”(6)这些所谓“小邦”,实际上是一些分散的,互不统属的部落和氏族。从《贤者喜宴》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所列的小邦来看,目前可考出地域的小邦大致有:

象雄--在今天的阿里地区,据本教传说,其都城为琼隆银堡垒,即今天阿里扎达县境内的琼隆。

藏--在娘若切卡地方,娘若即今天的年楚河流域。

罗昂--在娘若香波地方,娘若同上。

森波--在岩波,即今天拉萨河以北的彭波,囊日伦赞时改名。

吉--在吉若,可能在今天的拉萨河流域。

贡--在贡地方,在今林芝地区境内。

娘--在娘地方,即今林芝地区的尼洋河流域。

达--在达地方,在今林芝地区境内。

亚松--在松地方,即后来的苏毗,在今唐古拉山南北一带。

由上可见,小邦的分布范围很广,几乎遍及了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贤者喜宴》还进一步记载了小邦情况:“这些小邦喜欢征战残杀,不分善恶是非,一旦获罪便投入监狱。四边之王(指汉地、印度、大食)时常侵害……,(小邦)战胜不了他们,以至吐蕃地方兵员日减。欲迁往别处,各小邦又不允许,于是只好不住平坦大地而去占据坚实山崖,饮食不济,饥渴难忍,吐蕃地方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7)从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小邦时代”,实际上即上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之部彼此弱肉强食,各自为扩大势力而频繁争战的军事民主时代。此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各小邦已出现了自己的“王”和“大臣”,《贤者喜宴》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小邦表都列有十多个小邦的王臣名单;二是各小邦已出现了自己的“堡寨”,《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小邦表》载:“在种小邦境内,遍布着一个个堡寨”。(8)这说,在小邦时代,各小邦不仅已出现了与大众“相分离的公共权力”(恩格斯语),而且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地域中心--堡寨。这些堡寨最初大约是用于战争目的,后来便发展成为都城一类的地域组织中心。我们知道,公共权力的确与血缘组织向地缘组织(即按地区来划分居民)过渡是文明时代区别于氏族社会的两大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西藏各地的小邦无疑已处于文明时代的边缘,有些小邦则可能已出现了国家政权的雏形。

西藏的小邦时代可能延续了相当长时间。假如我们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作为西藏父系氏族阶段军事民主制时代的开端,那么,小邦时代则有可能延续了四、五百年时间,即大约从公元1000年以前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然,不可否认,有些小邦存在的时间更长,一直延续到吐蕃“王政”统治建立以后。

在经历小邦时代各小邦之间的长期争战和兼并之后,至迟在公元四世纪,西藏高原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三个势力较大部落联盟,它们分别是象雄(zhang ahung)、吐蕃(teu bod)、苏毗(sum pa)。这三大部落联盟显然是在不断征服和兼并各小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之中,形成年代最早、历史最古老的要算象雄。

(一)象雄部落联盟

在小邦时代,据《贤者喜宴》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所列当时比较著名的“十二小邦”中,就已经出现了象雄。这说明,象雄可能是以原“象雄小邦”为基础,在不断兼并和征服周边其它小邦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部落联盟,同时,象雄也无疑是继小邦时代之后而在西藏高原出现的一个时间最早、统治地域辽阔、势力强大的游牧部落联盟。象雄最初的地域,据藏族苯教学者朵桑坦贝见参(skal bzangbstanpvi rgyal mtshan)所著《世界地理概说》记载分为三部,即今天阿里、拉达克等地方为内象雄;卫藏等地为中象雄;多康等地为外象雄。虽然古象雄王室的势力是否曾扩展到这样广阔的地域目前还缺乏证据,但象雄的范围最初包括今天西藏大部分地区则大体是可信的。也就是说,象雄的势力范围最初可能包括了后来吐蕃部落的一些地区,但在吐蕃部落兴起后,这些地区遂为吐蕃所统治,使象雄的疆域随之缩小。故《世界地理概说》载中象雄“东面和蕃(bod)接壤,有时也受蕃的管辖。”加之后来苏毗部落崛起,切断了象雄王室与东部象雄(多康地区)的联系,这样,后来的象雄就主要只限于今天阿里和克什米尔了。汉文史书称象雄为羊同,《册府元龟》载:“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9),这里反映的显然是吐蕃部落兴起后的象雄疆域情况。从“大量的象雄语存在于现在的拉达克、库纳瓦里以及旧时西藏西部地区”(10)来看,也与吐蕃部落兴起后的象雄疆域大体吻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