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解析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 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构建

2012-12-28

 【编者按】: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精品学习网档案学栏目为您提供档案学范文参考,以及档案学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解析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 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 档案信息开发 思维 思维导图

论文摘要:随着档案工作中心从“档案保管”转移到“档案利用”上,对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思维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之策。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钱学森教授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书中曾提出:“我想思维科学似乎应该是专门研究人的有意识的思维,即人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维。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已从单纯的档案保管者扩展为同时作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1]。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面对的更多的是诸如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鉴定,网络信息归档及其档案化管理、数字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新问题、新事物的探究都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客观性的把握,对所面临问题深度和广大的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培养自己科学思维模式,去解决档案领域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同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一些转变,以更加符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信息开发思维素养的需要。

一、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转变

(一)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定义

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指当一个问题出现时,追根溯源,探究问题是如何产生。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档案的实际工作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当遇到与档案相关的问题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更多的以如何解决问题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不应该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问题发生时,不是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而是更多的去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这种思维方式更适合去解决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更高效的思维模式。

(二)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转变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人员在实际参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问为什么。所以,档案人员应该在学习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这方面思维的训练。

比如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在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一个单位的档案,应作为一个整体,归入一个档案馆。

2.规定移交的应由有关单位收集齐全,必须经过整理,必须经过鉴定。

保管期限要划分准确,要具备一式三份的案卷目录(一份经档案馆签收后退还原但单位保存),一份作为档案馆的检索工具,一份由档案馆存档),同时还应附一份有关档案及其形成单位历史情况的说明,与该部分档案有关的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现行单位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就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方式等具体事项与有关的档案馆取得共识[2]。档案工作人员在参与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需要判断接受的档案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而无需探究原因。这是一种档案工作的思维模式。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应有意识的问自己该如何解决,有什么解决问题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渐渐的由问为什么的思维模式向问如何解决的工作思维模式转变。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惯性。

二、由主观性思维向客观性思维转变

(一)主观思维、客观思维定义

主观性思维指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不是客观地接受面前所看到的信息而是加入自己的背景知识且根据现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判断,推断后而得出的结论。已经改变了原有信息的原始面貌,而客观性思维指在接受信息时,只接受客观信息本身,而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

(二)强调客观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的原则与判断标准都是非常客观的,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其进行判断,切勿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

另外,在实际的各项档案工作中,客观地表达档案信息和接受档案信息可以最大量的减少沟通障碍和对信息内容的误判。同时客观性思考问题比主观性思考问题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客观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还是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利用者之间在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过程中,都必须客观的接受信息。另外,档案全宗构成的条件、判定档案所属的全宗、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及档案真伪的鉴辨、档案鉴定的程序等都需要做到客观。王向明教授在《档案管理学原理》》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客观性。如(1)在档案著录的要求中提到,档案著录应遵循以下要求:档案著录应客观地反映被著录档案的实际情况,在对著录对象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分析和选择过程中,应以著录对象为主要信息源,如实反映档案的实际情况,即使对某些需要著录人员自拟的内容,也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忌掺杂个人的观点或褒贬,更不能无中生有,随意增减。对某些不能确定的内容,应进行细致的考证,对考证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存疑;对档案中某些词不达意的部分,甚至错误的部分,一般也应该坚持客观性的原则照录,但应在自拟内容部分或附注内加以说[3]。(2)在档案检索中,主题分析的客观性是按照档案或提问的本来面目分析其主题,标引人员在分析档案或提问的主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切忌掺杂个人意见,主观猜测和褒贬,以避免或减少主题分析误差的产生,保证主题分析的网罗度,专指度和一致度[4]。

另外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合著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也多次提到档案工作对客观性的要求。如(1)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科学性要求档案类目和档案材料的划分应该具有客观性,对于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必须力戒随意性,由于档案不同于其他资料,它是在机关活动中系统地积累而形成的历史产物,所以必须遵循档案自然形成的规律,从全宗成分的实际出发进行分类。全宗内文件之间可能有多方面的联系,应当竭力保护它们在立档单位活动中原有的某些主要方面的历史联系,为此,要按照不同机关、不同档案的情况,科学地选择分类方法,合理地设置类目,准确地归类,使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立档单位活动的面貌[5]。(2)档案的鉴定应遵循客观性规则,会计档案鉴定应当避免主观性的决断。会计档案的鉴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标准,以及对会计档案本身保存价值的合理预测为依据进行,各个立档单位都应当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的实际情况,绘制本单位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用以指导本单位的会计文件、会计记录或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任何随意处置会计档案的主观性、武断性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当避免[6]。

(三)客观性思维培养途径

客观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在学习档案学的理论知识过程中,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应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只接受档案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在阅读档案学教材及文章中,在涉及到档案学现象的描述时,只允许自己客观的接受现象描述的字面意思,不做任何的主观猜测。

在日常生活与人谈话时,需要做到只接受对方说话内容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不加入已有的常识。跟对方讲话时,假装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尽量把要表达的内容说的尽量详尽,齐全。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模式的训练

(一)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定义

所谓演绎思维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由这个中心主题思维层层向外辐射,思维不断深入,不断细致化,这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将人类的思维过程直观的呈现。而归纳思维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概括。

(二)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在档案中的应用

全宗内文件的分类主要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个别,偏重于分析的方法,偏重于演绎法,立卷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偏重于归纳法。因此,分类时要有一个整体设计方案,按着某种异同将全宗内的全部文件,统一分成若干部分或层次,而且一分到底。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需要从宏观整体去把握,才能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用到演绎的思维,而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过程是程序化,流程化的操作,需要归纳性的思维,档案人员只有灵活掌握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才能在档案信息的开发中熟练应用。这样才能提高档案信息开发的效率。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训练工具——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中的应用。(1)如何制作档案信息的思维导图。档案信息开发中,最大档案信息的主题(档案信息的名称或书名)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对不同档案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2)档案信息思维导图要求:1)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档案信息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比如厘米可以用CM来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2)箭头的连接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3)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这样更有利于阅读。4)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5)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6)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还鼓励你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思维导图只记录关键词,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在开发档案信息过程中,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就不准确了,要想学会全面总体的分析信息,需要学会观察出信息当中哪部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并搜索到它们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词。

3.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培养中的作用:(1)成倍提高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档案馆藏中的新知识与复习整合已有的档案旧知识。(2)激发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3)让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档案人员将能够达到众多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录档案馆馆藏中档案资料笔记。(4)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档案管理人员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有助于档案信息直接的融合与交叉,建立新的联系,对信息有所创新。(5)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7]。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训练,也需要思维科学领域新鲜研究成果的注入,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达到最大化的利用,促使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关于"十一五"档案学科发展的调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若干设想[G].档案学研究,2010,5:5-6

[2]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87

[3]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231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2:209-210

[5]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6-117

[6]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52-453

精品学习网 档案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