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文学教育是真正“做人”的教育

2010-12-27

在2010年新春到来的时候,我们采访了这位为中国语文教育做出了不少贡献的语文教育专家——苏立康。

文学校园:苏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我们怀着对文学追求的光荣与梦想,创办以突出文学教育为特色的“文学校园”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校园师生传递最优质的文学种子,让文学陶冶校园,让校园盛开文学之花,让每一位学子浸染文学之美,让文学之美引领阅读与写作,让文学精神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生动的人。对我们办报的理念与宗旨,请您多加指导!

苏立康:我完全赞成你们办报的理念与宗旨。说起文学的教育和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会立刻想起我们读过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等,会立刻想起我们阅读时的那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过程,那种完全沉浸其中、受着作品的感染,与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有时就是与作者一起欢笑、一起悲哭、一起激愤、一起评判。读过之后,还要长时间地想着,想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的过程,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每一部优秀的传世文学作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位杰出的人,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经常地接受他们的教育,同他们对话,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睿智思考,对美的不懈追求,怎么会不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我们的心灵,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感情里呢!如果说“文学即人学”,那么文学教育就是真正的“做人”的教育。我希望你们把“文学校园”报办好,办得真正深入人心。

文学校园:谢谢苏老师!然而,使我们苦恼的是,尽管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从理念上为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但“应试教育”使学生仍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读文学书;他们的课桌上堆满了各种考试辅导资料。不少老师、家长都认为学生要先考好试,等考上大学了再读书,您同意这种观点吗?对这些问题您怎么看?

苏立康:我当然不能同意这种观点,文学教育所导致的必然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提高了,不但语文成绩会提高,而且会带动其他各学科成绩的提高——语文是学好各科的基础学科呀。

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其阅读的量和质。名著、杰作、经典,凝聚了人类的智慧,积淀了人类精神创造的精华,是促进我们精神成长的取之不尽的源泉。读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比较得多了,阅读的理解、领悟、鉴赏等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难道还怕考试吗?尤其重要的是读物中的知识、精神、思想、情感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一个人而言,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知识从贫乏逐渐到丰富,眼界从狭窄逐渐到宏阔,境界从平庸逐渐到高尚。作文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独得之见,一个人在精神上的变化必然反映在作文里,那么作文水平的提升也就毋庸置疑了。

当然,学语文也需要有应试技能。在总结读写规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以帮助同学们较快地掌握读写技能,提高效率,提高实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有意义的。但是和积累相比,技能是次要的。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把精力放在提高语文素养上,并且把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应试能力统一起来,这才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也是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选择。

文学校园:是的,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应该多为学生读文学书和训练文学体裁写作创造条件。请您根据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对青少年要重视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看法。

苏立康: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段最宝贵的时光。这是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一时期是人生真正的起始;这一时期的基础——主要是精神基础打好了,将会影响人一生的生命质量。

说到精神基础就不能不谈到阅读,因为阅读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捷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青春岁月正值上个世纪50年代,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教育的时期,也是一个很浪漫的时期。那个年代我们读的大多是苏联文学作品,比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青年近卫军》《古丽雅的道路》以及《共青城》等。当然我们也读俄罗斯文学作品,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高尔基的作品就读了不少。还有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这也受到当时高中语文教材的影响——当时我们的高中语文有汉语,有文学,文学课本的选文从《诗经》开始,全部是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被喻为“一代人的生活教科书”。尽管内容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但是保尔的形象还是非常生动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有那段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用什么时间来读书呢?全靠自己来“挤”,学校并没有特别的安排。平时也读书,假期更是集中地读,废寝忘食地读了大量的书。现在回头看看,这些书对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比如,保尔的那段话就影响了我几十年。

中学时期的写作主要是写日记,写日记这件事,没有人要求,完全是自觉的行为——心里有话要说,借日记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写日记不仅是积累、练笔,对自己的成长来说,它有励志的作用,能让人不断地纯净心灵,志存高远。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托尔斯泰的日记——托尔斯泰一生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像严厉的法官一样,通过日记解剖自己隐秘的心理活动,并且趁印象新鲜之际,将不确定的心理活动尽可能地词语化。他的日记实际上是自己的一部心理档案,是心灵解剖的记录。(《写作教程》34页)托尔斯泰写日记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文学校园:中语会多年来一直重视校园文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引领校园文学健康发展,您认为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对语文教学有怎样的作用?对学生成才有哪些影响?

苏立康:校园文学社团的活动对语文教学是拓展、丰富、补充、延伸。“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仅仅靠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是在课外,其中也包括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最近二十几年来,校园文学社团十分活跃,他们自己召开读书会——交流他们的读书心得;组织朗诵会——朗诵别人或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组织采访,然后写作、发表;开展对自己家乡古迹、文化遗存的参观、调察、访问、研究,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然后交流、研讨,编辑校园文学社团的社刊、社报等。可以看出,校园文学社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这片天地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读济南实验中学文学社的刊物《空间》的时候,了解到从他们的文学社里走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还有不少人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校园文学社对学生的成才功不可没。

文学校园:一线教师中其实有不少都曾是文学的追梦者,由于诸多原因,他们没能当成作家,而把那份对文学的热情转化给了学生,于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带领学生创办起了文学社,使文学社成为语文教育的有效形式,在此,我想请您对这些老师说几句话,应如何评价他们的劳动?

苏立康:对于文学社的同学们来说,有追梦文学的老师辅导你们,是你们的幸运。凡文学社办得好的,背后都有一位优秀的满怀着理想在工作的语文老师。在我说“文学社对学生的成才功不可没”的时候,实际也就是说:老师们对学生的成才功不可没。我愿借此机会,对老师辛勤而富有成效的劳动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文学校园:事实证明,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效率,也培养了一个人的文学才能而造就新一代作家的产生,因此作为学校来讲要重视建设“文学校园”,我们创办本报就是要传播这种文学教育的理念。您认为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引领工作?

苏立康: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目的有两点,一是传播文学教育的理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文学的种子,犹如你们在办报的理念与宗旨里所说的:让每一位学子浸染文学之美,让文学之美引领阅读与写作,让文学精神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个目的应该是针对学校里大多数同学的。一是为有志于从事文学事业,包括从事文学创作的同学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的长处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是针对少数特长生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兼顾这两个方面,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把“文学校园”报办好,把学校里的文学活动开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