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文士谪滇而与平显交好者,尚有常熟张洪,张洪洪武中以事谪戍云南,永乐初为行人,出使日本,再使吐蕃,后以修撰致仕,杜门著书者数年乃卒。明初文人中,张洪颇有声名。平显有诗《送张司副宗海》称颂其文章功业,张洪亦为《松雨轩集》作序;云间吴庸斋,乎显有诗《吴庸斋》,写二人纵酒酣歌往事;鄞县陈孟颐,善书法,明初文渊阁待诏陈远之子,陈遇之侄,平显曾赋诗《赠陈先生孟颐归鄞》、《送陈孟颐先生归鄞》、《寄陈孟颐先生》、《送陈先生》、《题陈中孚画马》诸诗;杭州夏仲儒,诗画兼擅。平显有诗《寄夏仲儒》;松江袁宗,嗜好诗文。性情高洁;宜兴张以道,平显有诗《次韵答张以道铁萧》、《送张铁萧归云间》诗;吴中朱寅仲,精于绘事,与明初谪滇众人交好,平显有《题朱寅仲画呈谢国公大人》、《为纪侯题朱寅仲溪山小景》、《寄朱寅仲》、《题朱寅仲画》诸诗;景文伟。医士,能诗善画,平显有诗《题画二绝为景文伟》。
江南词客之外,平显在滇交好者还有一些云南当地人,如居广,居广为明初云南四大诗人之一,很受沐氏兄弟器重。平显在其过世十余年后仍念念不忘,写有《寄居志弘》一诗。在云南的生活经历成为诗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而在云南时的朋友给予了诗人一生中最珍贵的友情。即使在东归之后,平显也不断地与滇中友人书信赠答,如《答高于厚》、《长至日答许廷仪》、《谢安信臣惠降香》、《赠别朱友敬》等。这种赠答之词既多且真,带着离别所特有的伤感,成为晚年平显诗歌的一种主要旋律。加之岁月流逝。人渐老去,故友凋零,知音难觅,诗人字里行间全是深深的忧伤。他吟咏道:“滇海诗朋仅乘三,菊庄玩易与矇庵。眸凝一望岂虚语,肠断九回惟梦谈”;“滇南故旧多沦落,纵得生还若晓星。白发频思岁寒友,黄花长醉晚香亭”,友情并未被岁月风吹雨打去,而友人却在时光之流中渐行渐远、愈行愈少,此恨无计可消,唯有在诗歌中,诗人保留着对他们的记忆与情感,并通过笔墨的力量传之久远。
二
平显于明初谪滇诗人中,存诗较多。《松雨轩集》原名《松雨轩诗集》,初刻于滇南。后因“世远地阻,传者益寡,裔孙本楷朴惧遂湮泯,谋重刻以传”,于嘉靖十九年重刻。《丛书集成续编》据嘉靖本影印。现存刊本有明嘉靖十九年钱塘钱氏重刻本。清嘉庆间阮元进呈影钞明刻本,清钞本,清咸丰七年仁和劳权钞本,宛委别藏(影印)本,武林往哲遗著本。诸本或作八卷,或作八卷补遗一卷。
从题材上讲,平显集中题画诗、赠答诗较多。《松雨轩集》中有100多首题画诗, 占全部诗作近四分之一。且题画诗主要集中出现于七古、七绝体裁中,如平显七古共64首,其中题画之作有31首:七绝共96首,其中题画之作有45首。平显挚友中朱寅仲、史谨皆为善绘事者。平显《题史公敏先生惠雪景图》即为题史谨画之作,一画一诗,相得益彰,诗之不挹尘埃,冰清玉洁,读来冰凉沁脾、尘念顿消。银装素裹、不染尘埃、晶莹剔透的雪白世界,正是二人纯洁友情之写照,惜画不传,唯存诗作令人意想不已。平显对于题画诗题材的青睐,应受时代风气影响。此种风气实是承元末而来。元代诗坛以元末为高峰,而江南文士风气,倡和结社之外,诗、画兼擅应是最显著的一个特色。承元末遗风、受时代薰染,以及借画怡情、远离尘世纷扰之深层心理背景,共同造就了平显题画诗作的繁盛。
《松雨轩集》中赠答诗亦多,赠答诗中又以与镇守云南的沐氏家族赠答为多。如《平雨轩集》卷四为五言律诗。共收诗47首,其中奉和素轩大人即沐昂之诗就有31首,占四分之三左右。这是奉和沐氏较多的一卷,集中他卷尚有多首和诗,全卷共计80余首。此种情况不难理解。平显初谪云南,隶属军籍,西平侯沐英慧眼识珠,设法去其伍籍,并延为王府塾师,使其在物质、精神生活上都大有改观。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去世后,其长子沐春继任,惜仅在任七年即英年早逝。次子沐晟建文元年继任,三子沐昂佐任。沐晟、沐昂兄弟与平显相交尤深。平显诗集中有多首谢赠之作,如谢赠居所,见卷五《奉谢素轩大人二首》之二:“容居正苦逼尘阑,拜赐东邻屋两间。展席地宽宾榻隘,读书声远子衿顽”;谢贈羊,见卷五《人日谢素轩大人赐贺》:“老妻煎饼酬人日,阍者牵羊馈上尊”;谢赠童子,见卷五《奉谢国公大人赐两童》;谢赠鱼,见卷五《素轩大人赐鱼》;谢赠毡衫,见卷七《谢毡衫》;等等。沐氏兄弟平易近人、喜延宾客、事无巨细、关心备至,由此可见一斑。永乐四年平显东归并在京师得到职务,应亦是沐氏兄弟的功劳。纵观平显赠答沐氏之作,出现频率最高的即是“谢”、“奉”二字,如卷四《奉次素轩大人诗韵五首》、《奉和素轩大人九日见怀诗韵四首》、《次韵奉答素轩大人二首》;卷五《江上奉饯国公大人回滇》、《奉呈国公大人》、《奉谢素轩大人二首》、《奉饯素轩大人回滇》、《五月三日奉驸马大人》、《呈谢驸马大人》等等。平显诗作中,赠答沐氏之诗卷虽数量较多,但在歌颂功德之外总是一再提及其恩德,诗题及诗中多次出现“谢”、“奉”字眼,其感恩戴德之念情真意切、刻骨铭心。但总觉有战战兢兢之感,似有话在胸、未能全然释放,没有如老友般执手而论、嘻笑怒骂、真实放纵的自由洒脱,给人一种“隔”的感觉。相比起来。诗集中写得较好的是那些具有真切情感的思念亲人、自抒心境以及怀念贬谪时期好友、回忆滇中岁月的诗。
乎显诗歌中,云南生活记忆给其诗歌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诗歌情感基调来说,平显居滇前后达20年,若按钱谦益所言“卒年七十四”而论,则平显居滇时正值20至40岁的青、壮年黄金岁月。青年谪戍,虽不久之后即擢拔为西平侯府教职。然政治前途渺茫难测,且远离故土。这都给平显的诗作带上了几许忧伤、凄楚的色彩,一方面屈辱地感到“愧余滞西南,如鸟铩羽仪”,有志不获展,自言其生活状态为“霜晨雨夕书千卷,露叶风枝泪几行”,唯有霜雨露叶书泪相伴;一方面觉得愧对亲人,“故妻殡浅土,迁拊那可迟。重念昔窜谪,不能庇伉俪。归梦正结情,清泪或盈皆”,老泪纵横追思亡妻愧恨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