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导言》

2013-01-11

琼斯还特别强调,西欧中世纪时小国纷立,国家权力的微弱对发展是有利的,这是西欧封建独特性认识的反映。说西欧封建制度特殊,主要就是说它的分裂割据、主权分割、王权弱小等,而琼斯也正是从小国、王权微弱等推导出一系列使西欧快速发展的特征来的。其实,认为小国比大国更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决不是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只能说是以西欧为标准衡量和要求别的国家的结果。

总之,我们不反对以西欧的发展模式来比较研究东方和中国的发展,可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能因为中国的发展不符合西方的模式,就说明中国发展不起来。现在研究这一问题的主导思想,我以为仍是韦伯的合理的资本主义,但正如前面指出的,西方的合理性不能原封不动地搬来要求其他地方。如认为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兴起起作用的是个人企业、个人竞争,而现在有许多企业是以家庭为核心形成的;又如西方的资本主义兴起时自由劳工十分重要,但不要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曾和奴隶制共存过,俄国也曾有过农奴制的资本主义工厂。另外,现在研究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研究西方的现代化,时间越提越早,已经有不少是从1400年开始,或者更从中世纪开始,对1400至1800年期间的西方社会.夸大其先进性,而忽视其落后性,甚或无视其落后性,但对同时期的中国和东方,则夸大其落后性,而忽视其先进性。其实,西欧的资本主义在兴起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的艰难曲折,并非一帆风倾,所以它究竟是如何兴起,至今也没有讨论清楚。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科学地衡量中国的发展呢?通常认为,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的模式是以小农分化破产为基础。但近来这一看法已受到挑战。如果说资本主义兴起并不一定以消灭小农为前提,那又如何能以中国农民分化的迟缓来证明中国无力发展资本主义呢?

所以,本书力求从中西各国诸封建结构的比较中,探求其发展能力,以进一步追寻这些结构对资本主义发生的影响。我们选择经济、政治、社会造结构中的农业生产力、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城市、工商业、王权、阶级、人口等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这其中有封建生产力组成不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问题,有地主经济的积累及投资(这涉及地主经济的转化等)问题;有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发展能力,发展前途问题;有封建社会中的城市是否对立于乡村而成为发展的重大动力问题;有不同的封建政权结构有何不同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发展问题;有中西国家在封建时代是否有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家庭模式,并从而影响其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中的斗争并不总是被迫反抗,而是有时也具有主动进攻,为达到某种政治、经济目标而奋起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回答不一定正确,或者不一定使人信服。但本书的主旨主要是寻找一个研究的新角度、新方法,即通过比较,破除发展的西欧模式,从全世界范围内讨论封建社会的发展能力、发展前途问题。尽管这一工作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许多内容还待讨论,许多思路还要统一,但本书作为一个奠基的尝试,应该是可以成立的。本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结论,详见各编,此处从略。

注释

[1] 对中国封建制的最近研究可参看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章。

[2]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十六。

[3] 日知《封建主义问题》,载《世界历史》1991年第6期。

[4] 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海1929年版,第1页。

[5] 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

[7]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 赫利《封建主义史》,伦敦,1970年版,第99—102、110页。

[9] J.G.A.波科克《古代宪章与封建法》,剑桥1987年版,第70页。

[10]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63页。

[11]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页。

[12] 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台北版,第450页。

[13] [26] R.柯尔本《历史上的封建主义》,普林斯顿1956年版,第49—50、90页。

[14] [22] [27] H.G.顾立雅《中国政府管理艺术的起源》,芝加哥1970年,第321、3—4、321页。

[15] P.安德森《专制主义政府的世系》,伦敦1986年版,第403页。

[16] 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234—243页。

[17] [21] [38] [39] 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24、272页。

[18] [19] [20] 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23] 艾森斯塔特《帝国的政治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