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清〕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頁二二四,又見《說苑‧政理》、《新序‧雜事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按,馬驌《繹史‧孔門諸子言行二》載《家語》「子貢為信陽宰,將行,辭於孔子。」未見於今本,當為佚文。
[7] 按,「主盅伞埂ⅰ稿哆^赦罪」二詞之考釋參考周鳳五師〈上博《仲弓》篇重探〉(未刊稿)一文。
[8] 按,《大戴禮記‧保傅》「食以禮,徹以樂。失度則史書之,工誦之,三公進而讀之,宰夫減其膳,是天子不得為非也。」此宰夫則又專指膳宰。
[9] 《左傳‧定公十二年》載子路為季氏宰,將墮三都,季氏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時孔子為魯司寇,遂命申句須、樂頎伐之,平定此亂。《孔子家語‧相魯》同記此事。
[10] 《禮記‧禮器》:「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戶,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又見《孔子家語‧曲禮西赤問》。
[11]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
[12] 〔漢〕司馬遷:《史記》(點校本),冊六,頁一九一六,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九月。
[13] 按,崔述云:「此事當在子路為季氏宰之時。魯定公五年,公山不狃以費邑見於《傳》,至十二年奔齊,而費始無宰。然則子羔之舉,當在季氏初墮費之後也。」見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九年六月三版)頁七七引。
[14] 按,以《論語‧雍也》所載閔子騫語,似未接受費宰之職,但馬驌《繹史‧孔門諸子言行二》錄《孔子家語》佚文有「閔子騫為費宰,問政於孔子」一段,則閔子騫又似曾接受此職位。
[15] 《史記》載孔子離魯時間有定公十二、十三、十四年三說,錢穆《先秦諸子繫年》頁二六云:「孔子去魯,《世家》(指《孔子世家》)在定公十四年,《魯世家》在十二年,《衛世家》在靈公三十八年,則當魯定公十三年。」據錢氏所考,當在定公十三年。
[16] 明人趙時雍《子路年表》(收入《先秦諸子年譜》冊三,頁六八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二零零四年三月)以子路從孔子去魯適衛為定公十二年,時年四十五歲;定公十三年為季氏宰,墮三都;至定公十四年又從孔子自宋適陳過匡。按,孔子離魯時間當在定公十三至十四年間,依《史記‧孔子世家》所云子路為季氏宰為定公十三年,則子路於孔子離魯前已任季氏家宰。《年表》所云子路先隨孔子適衛,翌年任季氏宰,惟墮三都事涉及孔子以魯司寇身份命申句須等平定費亂,不當措於離魯之後。
[17] 〔漢〕司馬遷:《史記》(點校本),冊六,頁一九二七。《左傳‧哀公三年》亦記:「秋,季孫有疾。……季孫卒,康子即位。」惟未及召孔子事。
[18] 見《左傳‧哀公十一年》及《史記‧孔子世家》
[19] 〔漢〕司馬遷:《史記》(點校本),冊五,頁一五四五。《史記‧孔子世家》:「冉有為季氏將帥,與齊戰於郎,克之。……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20] 見《左傳‧哀公十一年》。《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孟子‧離婁上》述此事云:「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其德,而賦粟倍他日。」
[21] 朱淵清〈仲弓的年齡及其身份〉一文(見「孔子2000」網「清大簡帛研究」專欄)已疑《史記索隱》所云仲弓「少孔子二十九歲」為誤記,可參看。
[22] 〔漢〕司馬遷:《史記》(點校本),冊七,頁二一八九至二一九三。
[23]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頁六九云:「大戴記衛將軍文子篇注以冉求為冉雍子,恐不可信。」
[24]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頁六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九年六月三版。
下一篇:浅析楚简《周易》“不家而食”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