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有关《老子》散文艺术研究的论著中,还涉及到了《老子》五千言的结构特征、总体风格及其成因等诸多方面,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相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研究来说,其文学研究论著不多,领域不够广阔,论述不够深入;加之理论的陈旧和思维方式的僵化,《老子》深广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散文艺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掘发,因此,新世纪的《老子》文学和散文艺术研究仍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领域。
注释:
① 本篇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原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中山大学讲授时改题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改用今名,此前未见正式发表;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9卷。
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A].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张振镛.中国文学史分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3]柳存仁.上古秦汉文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
[4]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前国立师范学院铅印本,1939,北京:中华书局,1994.
[5]朱谦之.老子校释[M[.龙门联合书局,1958;北京:中华书局,1984.
[6]任继愈.老子今译[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7]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及评价[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0,北京:中华书局,1984.
[8] 汤漳平.论<老子>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J].中州学刊,1981(2):115-120.
[9] 章沧授.论〈老子〉散文的艺术特色[J].安庆师院学报,1985(1):61-67.
[10] 陆永品.老子的散文[J].齐鲁学刊,1982(2):68-72.
[11] 朱俊芳.论〈老子〉的艺术魅力[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J].1987(4):62-67.
[12] 李严.老子的文学特质述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1):86-91.
[13] 许结.从创作看老子的文艺思想[J].中州学刊,1992(3):81-91.
下一篇:探究仲弓任季氏宰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