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论文

2013-01-18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 句句押韵。

??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 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

??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