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重新审视

编辑:sx_chengl

2016-05-24

这是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建构,在对现当代文学史进行叙事过程中,叙事对象的选择、编入文学史的标准、作品经典化的促成要素,这些内容的价值无从下定,其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到目前为止,教育界、学术界对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评选的热情居高不下,但是,评选越是激烈、众所纷纭,结果就是莫衷一是。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建构的决定性因素是哪些呢?为此,本文对我国现当代的文学经典的建构进行了探析。

一、经典魅力和文学诠释互相颠覆

在古典文学界中,人们认为经典就是文学作品内部的艺术魅力,一旦确定,它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但是,在现当代文学界中,人们认为经典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每一个经典都有它本身的文化特色,因此,经典的建构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它是一个开发的建构体系。在不断接受古典文学的过程中,人们总会不断点评、筛选、凝固、传播文学经典,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人们的文学经典的审美价值观就会变得越来越固执。经过大量事实证明,文学经典的树立是在特定的时代、人群、环境、意识形态下树立的。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不断研究可知,一种流派对经典的诠释,即为对另一种流派的颠覆,而一种意识形态下的经典,即为对另一种意识形态的压迫。在这种背景下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这是一种颠覆、诠释经典的现象。因此,如果仅仅重视文学经典的内在艺术魅力,只认可经典的美学规则,这根本是不足够的。

二、建构新文学经典的国家话语权力运作

文学作品成为经典之作的决定因素有很多,如作品本身、作品背后的文化霸权意识。对文学作品的经典化程序,这是由先觉的文人学士创造的,随着时间的累积,人们会渐渐接受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化,继而国家权力也认可该时期的主流文化,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对于中国的新文学经典,它也是国家话语权力运作的结果。国家主流话语权力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化过程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每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常常要经过当时的政治意识的不断筛选,才能被编入教材中,记入文学史中。

三、现当代文学史叙事经典建构的建议

在对现当代文学史进行叙事过程中,叙事对象的选择、编入文学史的标准、作品经典化的促成要素,这些内容的价值无从下定,其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但是,通过研究以前现当代文学经典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当代文学家们应该制定现当代文学作品经典选择的标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仅仅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工作问题而未拷人的命运的作品,是不能被评为文学经典的。无论哪个时期,这种作品要想成为人们反复阅读的作品,根本是不可能的。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人们只会讲这种作品作为文学高峰的立足点,进而对时空进行眺望,而不会将其作为真正的文学经典。

第二,一些作品不能够激发当代人的审美兴趣,不能够和今天的现实进行对话的,我们不应该给予够高评价,不应该将其视为经典之作。例如,我国著名作家张爱玲、徐志摩,这两个人的写作手法是非常特殊的,后新时期的人们对其均表示认同,因此,自然文学史家,们就会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对于郭沫若作家所写的《凤凰涅磐》,人们对这个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能否成为新时代诗文的经典就会表示怀疑。

第三,如果一个作品未能体现出人性之美,无法提高读者的素质,缺少人性的共识,是不能成为经典之作的。例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左翼作家“革命 +恋爱”这种简单的英雄传奇 ,后人是很难对其进行效仿的;赞赏暴力,作品中经常出现暴力、血腥场景的,这也是不足为训的;对于沈从文作家,在它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人性之美,极大程度引发人们在精神上的共鸣,进而得以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第四,缺乏创新、内容的作品,即便一时再轰动,它也不能被评为经典之作。例如,对于一些对西方现代派、俄罗斯革命派作品进行效仿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能够激发新时代的生命力,但是很难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这种作品也是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的。

第五,如果一个作品缺乏思想、人文精神,那么这种作品也是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的。在一个国家教育体制中,主要教育素材以文学经典为主,而同时要求教科书要充分体现出一种思想文化,同样地,文学史家也对文学的审美教化作用表示认可。例如,我国作家冰心,它的《爱的哲学》作品有助于未成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小结

文学经典,并不是优秀作家作品的所有,不是一个作家最为优秀的作品,也不是文学的所有全部。就像文学评奖一样,它说体现的并不是文学教育、研究的全部,而是文学经典的教育和研究。在对非经典作品、经典作品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被主流文化话语干扰了我们对文学价值的正确评判。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毕业论文答辩栏目。

相关推荐:

标签:文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