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一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提供的话,在言语功能及其语气的一致体现中,言语功能范畴(语义层面)和语气范畴(词汇语法层面)二者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在语言的使用中,语法类型与语义类型之问绝非如此简单的~对应关系。赵元任也曾说过,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任何语言中都并非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多的关系。例如,我们除了用祈使语气表达命令外,还可以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表达命令:
(1)Passmetheteapot.(祈使语气)
(2)I’dlikeyoutopassmetheteapot.(陈述语气)
(3)Canyoupassmetheteapot?(疑问语气)
这三个例子所体现的言语功能是一样的,可使用的形式不一样。所以,言语功能与语气之间决不是简单的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语气可以体现多种言语功能,一种言语功能也可以由几种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这实质上涉及到了一种语法域向另一种语法域的转移,即从一个语气域到另一个语气域的转移。我们把这种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转移的现象称为语气隐喻。在上述体现命令的例子中,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二者都由各自的语气域转移到了祈使语气域。这就是命令的隐喻体现。正如体现命令可以用陈述或疑问语气一样,陈述也可以用疑问语气或祈使语气来体现;疑问也可以用陈述或祈使语气来体现。如表2所示:
从表二可以看出,一种语气可以体现不同的言语功能,一种言语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
四、语气隐喻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解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一个选择的系统,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意义的,而意义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系统功能语法把语气隐喻所产生的语气与言语功能的不一致看作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间接言语行为也是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下面本文将从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是如何被语境驱动的,以及间接言语行为如何表达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
1.语境依赖性
上下文是一个小句所处的语言环境(1inguisticcontext),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小句可能表达不同的言语功能。
如:“Canyouclosethewindow?”这样一个句子,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中说出就会产生不同的言语功能。如果是一个检修房间的木工说的,那就是一个问题,由疑问语气一致地体现,其理想化回应只能是“Yes.”或“No,”等言语行为;如果是仆人说,那它是一个问题、请求;如果是主人对仆人说,则是一一个命令,这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气从请求的语气域转移到了命令的语气域,这就成了疑问语气隐喻,其理想化回应是非言语行为,即关上窗户。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这个句子也决不仅仅是询问对方是否有关上窗户这个能力。
同样,当丈夫看到妻子在很冷时穿裙子外出,说“DopeoplewearcoatsOilsuchaday?”他是用疑问语气隐喻地表达命令,劝服妻子不要在这么冷的天穿裙子外出,以免感冒;而决不是询问妻子这么冷的天是否有人穿裙子。
汉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请甲乙丙丁四人吃饭,甲乙丙三人都来了,只有丁还没来。这个人等得不耐烦了,说:“该来的还不来。”甲听后就走了。他说:“不该走的走了。”乙听后电走了。最后他又说:“我不是说你们两个。”结果丙也被气走了。这三句话都是陈述语气,第一句是言明事实,表达等客不到的焦急心情,第二、三句是表达看到客人走了时的无奈的心情。主人可是一片好心,可他只顾自己说不顾别人怎样理解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这个特殊语境中,几个客人都把主人的话当作语气隐喻来理解了。
所以,无论是语气隐喻还是问接言语行为都强调语境依赖性、语境变异性,都强凋语境在正确理解说话者交际意图中的作用。
2.礼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