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培养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心理学方法

2013-01-15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谈培养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心理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机, 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认识上的需要,以及发现知识的信心。因此, 为保证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教师就不能单凭个人兴趣来设计教学, 而是有责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 实现师生心理同步, 达到同频共振的境界。

( 一) 提高学生认识文言文学习意义的水平

从前文对成就动机的分析, 我们知道, 认识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它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所以, 我们应该摆事实讲道理, 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 来提高学生认识的内驱力。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作用认识不清, 他们常常认为学习文言文除了能应付考试,将来别无所用, 而教师们也常常忽视了学生的这种心态, 对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强调不够, 因此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 一切似乎都为了应试, 缺乏远见, 因而学生难以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

当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意义有了总体的感觉后, 教师还应结合具体篇目的学习来强化这种认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文言文中的许多篇目能增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诗文的背诵可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语言理解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他们的意志力。

( 二) 利用迁移规律, 突破难点, 增强自信心

掌握足够的古代汉语常用词, 这是具备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功, 那么除了大量的阅读,一个一个地积累之外, 我们还可以利用心理学上所讲的迁移规律,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文言文的学习有规律可循, 可以化难为易, 从而增强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 古汉语中, 不少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现代汉语不一样, 但是, 也有许多现代汉语语词保留着古汉语语词的解释和基本用法。在这里,“异”是我们要突破的难点;“同”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内容。比如, 要让学生掌握“楚人未及济”( 《子鱼论战》) 的“济”字,我们先要学生用“济”组词, 然后将组成的“救济”、“无济于事”、“同舟共济”等词语加以比较辨析,使他们知道“济”有“救”、“补益”、“渡河”等不同意义, 然后将这几个义项代入原句, 再结合上下语境, 就可推测出“济”为“渡河”之意。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 中的第一个“老”和“幼”的释义, 组词“尊老爱幼”, 从这个现代语词汇中, 我们就可以推知“老”和“幼”已活用,分别释为“尊敬”和“爱护”之意了。

再比如, 我们还可联系过去所学的对仗知识和造字知识来理解生字词。具体如:“棗( 枣) 独生, 高而少横枝; 棘列生, 卑而成林。朿而相戴, 立生者, 棗( 枣) 也; 朿而相比, 横生者, 棘也。”这段文字中,“列”、“卑”、“戴”、“比”四个字,理解起来困难。先利用对仗知识,“列”与“独”相对, 所以“列”即并列或一排一排的意思;“卑”与“高”相对, 所以“卑”即低、矮的意思。“戴”与“比”相对, 观字形可知“朿”重叠是“棗”,那么“戴”即重叠的意思;“比”并排是棘,“比”就是并排的意思。

上述方法能推而广之, 本文就仅举几例来说明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解决新问题, 是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虽然是个难点, 需要学生苦学, 但只要教师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习动机和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就会有巧学的可能性, 最后会变厌学为乐学, 与教师的乐教协调, 共同实现师生心理同步, 达到教学同乐的境界。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精品学习网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