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22
二、心理分析学派的人性观
心理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派,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心理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心理分析疗法的整个体系基本是弗洛伊德在有生之年完成的,因此心理分析学派的人性观也大多源自弗洛伊德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概括如下:
1.承认并强调人的“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包括性欲本能和个体的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追求快感是一切生物的天性,性欲是指人们追求快感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这种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个体的行为则是其途径。因而弗洛伊德据此将人类所有的行为都与性联系在一起,认为个体行为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密切相关,这与行为主义截然不同。死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这也表明心理分析学派是赞同人生来就具有一些恶的倾向的。
2.个体内外矛盾运动促成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惟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指自己,是自己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我的行为,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遵循道德原则。本我源自个体内部的本能需求,超我受制于外部环境,本我与超我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自我则充当调解员的角色,时刻寻求本我与超我需求的平衡点。人格就在这三者的相互制约中发展,换句话说,即个体内外矛盾运动促成人格的发展。
3.早期环境和经验决定人性发展的方向
尽管弗洛伊德强调人具有某些天生之性,但他也承认人格的形成有赖于后天的发展。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的经历和压抑的情绪。阿德勒也坚持认为在儿童时代就形成了一生不变的行为模式,这一行为模式是决定因素,其最后形成可能会有某些微小变化,但其实质内容从儿童最早期开始则始终保持不变。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点不仅强调早期环境和经验的重要,而且还指出了人格形成后的不可变性,这与行为学派认为改变环境即可塑造人的观点大不相同。
标签:心理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