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与贡献

2013-06-24

中华民族的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中国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要深刻理解和充分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就不得不先了解和掌握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作的历次探索,无不体现了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所强调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种创新精神,无论对于当时的革命与建设,还是对于今天的改革,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并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和贡献

毛泽东思想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即根本任务。我国学术界长期有一种流行看法,即认为毛泽东只重视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事实上,毛泽东是重视发展生产力的,他更重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就把发展生产力、实行工业化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这就是常说的“一化三改”。毛泽东始终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到达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党的八大第一次较为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明确的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革命的目的,把革命最终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

2、关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强调指出,思考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个基本点出发,不能机械的照搬外国的经验,特别要注意吸取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是要“寻找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可以避免苏联体制弊病的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大特色。这条道路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还开创了世界上第三条工业化道路。

3、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针对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以及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缺点、偏差和问题,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后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第一,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就所有制、生产、流通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就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经济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 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些重要思想突破了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当时条件下对新的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造性的构思。1956年12月,当毛泽东得知上海、天津出现一些“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后,明确指出: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让它合法化,可以增加,可以开设私营工厂,华侨投资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曾把他的这个设想称为“新经济政策”。

4、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宪法草案时指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大概要经过五十年时间,既十个五年计划。1955年10月,他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说:将来的趋势是: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完成“一化三改造”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初步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提出分两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比较完整的概括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结束语

毛泽东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有能在毛泽东时代开花结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寻找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可以避免苏联体制弊病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因为他们的探索不仅使中国在一些方面,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避免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带来的更大冲击,而且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这些探索和尝试包含多少失误和造成多少损失,其思想内涵的深远意义,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为我国后来继续探索提供了宝贵指南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张国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9 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4] 王安平,杨绍安.毛泽东思想概论新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推荐: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哲学思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人文社科 > 哲学 > 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