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25
2.1.1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该文以每年每人消耗粮食400kg作为人均粮食需求量,根据公式(1)和(2)计算出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其变化趋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1990~2008年间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整体上呈现减少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0.061hm2减少到2008年的0.048hm2,减少了0.013hm2,年均减少1.12%。同时,该省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也在持续减少,从1990年的0.059hm2减少到2008年的0.044hm2,减少了0.015图11990~2008年四川省最少人均耕地面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变化情况hm2,年均减少1.34%。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2000年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也处于国际人均耕地警戒线以下,加剧了该省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时间段看,1990~2000年间该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快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而2001~2008年间两者减少速度相反,这间接导致耕地压力指数的增加。
2.1.2耕地压力指数变化情况图1表明,1990~2008年四川省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但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1990年耕地压力指数为1.0425,2008年增加到1.0796,压力指数均超过1,耕地压力十分明显。根据公式(3)计算结果,四川省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90~1994年耕地压力指数缓慢上升。期间城乡工业发展迅速,投资建厂占地等使得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从1990年的465.7万hm2减少到1994年的457.9万hm2,年均减少1.6万hm2,相当于每年减少半个攀枝花市的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也呈阶段性减少,从4335kg/hm2减少到4288kg/hm2,每公顷减少47kg。另外,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也略有增加,从而导致该阶段耕地压力的增加。(2)1995~1999年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该阶段耕地压力指数从1995年的1.0033减少到1999年的0.9115。其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耕地政策实现了从“计划型”向“市场型”的转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9],粮食播种面积也迅速增加,1998年达到峰值733.81万hm2,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高达75.54%。此外,耕地综合生产力提高、科技投入加大等促使耕地复种指数从1995年的2.04增加到2000年的2.18,粮食单产也从4612kg/hm2增加到5206kg/hm2,从而缓解了该省耕地压力。(3)2000~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浪式上升。该阶段耕地压力指数从0.9423增加到1.0796。其原因可归纳为:①耕地面积锐减。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2002年四川省耕地面积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还占11%[10-11],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较大,到2008年底实际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185.16万hm2[12]。此外,城镇扩展和工业园区建设也占用大量耕地。这些因素导致耕地面积9年内减少了38.66万hm2。②1999年前粮食连年丰收,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粮食价格急转直下[11,13],大大降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虽然2003年后粮食价格有所提高,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上获得的收益甚微,种粮积极性依然难以提高,仅2003年该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调减绝对量为33.8万hm2,减幅达5.3%[13],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也持续减小。③自然灾害严重[14](干旱频率95%,洪涝灾害频率94%),导致部分耕地失去耕作能力,粮食歉收或绝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1.3耕地压力等级变化情况从压力等级变化情况来看(表2),1990~2008年四川省份耕地压力均处在预警区,耕地压力十分急迫。随着时间的推移,耕地压力也在升级。1990~2000年耕地压力基本处在预警稍小区,2001~2008年上升到预警稍大区,并接近压力明显区,压力指数超过1。据研究预测[11],2015年该省耕地压力将突破1.10,压力等级上升到明显较大区或进入明显大区。2.2四川省耕地压力空间格局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四川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差异,该文以各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公式(1)、(2)和(3)分别测算了1990~2008年各个市(州)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并将耕地压力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如表3。1990~2008年四川省各市(州)的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如下变化特征:(1)各州市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现减小趋势。这是由于各州市区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所致。其中实际人均耕地减少最多的是阿坝州,人均减少0.039hm2;其次是内江市和成都市,均减少了0.021hm2。(2)除阿坝州和甘孜州略有增加外,其余各市(州)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也在减少。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宜宾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0.065hm2减少到2008年的0.044hm2;其次是雅安市和达州市,分别减少了0.013hm2和0.012hm2。1990年除遂宁市、成都市、德阳市和自贡市外,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均在国际人均耕地警戒线以上,到2008年仅有攀枝花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这些欠发达的市(州)由于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有所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得以保持在警戒线以上,其他市(州)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最小的为广安市,2008年人均仅为0.036hm2。(3)各市(州)耕地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宜宾市和凉山州除外)。其中耕地压力指数增加最多的是阿坝州,其次是成都市和甘孜州,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1019、0.5831和0.5385。1990年耕地压力指数超过1的市(州)只有6个,到2008年增加到13个。从耕地压力等级来看,除德阳市和眉山市耕地压力不明显外,其他市(州)耕地压力均处于预警区或进入压力明显区,半数以上市(州)耕地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该文计算了四川省及其各市(州)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通过对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城乡建设占用耕地,退耕还林政策减少可用耕地,以及粮食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近20年间四川省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逐渐减小趋势,耕地压力逐渐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0.061hm2减少到2008年的0.048hm2,减少了21.31%;耕地压力指数从1990年的1.043增加到2008年的1.080,增加了3.54%。(2)各市(州)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也呈现逐渐减少趋势,除宜宾市和凉山州外,压力指数都在增加,且区域间压力差异显着。耕地压力较大的市(州)主要分布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如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以及人口密度较大、城市化进程较快和工业发达的地区,如成都市和攀枝花市。
标签:农村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