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m
2014-08-18
【摘要】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供您参考,我们会持续更新,请留意,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查看。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状
(一)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从宏观层面来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文化的繁荣是其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中国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发展后,如今又到了一个改革转型关键期,这尤其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持续地理论创新。如果以落后的或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文化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就很有可能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倒退。显然,没有先进文化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由此可见一斑。
从微观层面来说,文化事关人的思维方式,事关人的精神力量,事关人的生命境界,事关人的全面发展。近代以来迫于亡国与落后之危局,中华民族之精神高度贯注于救亡图存与发展赶超的伟大实践中。但新世纪随着经济迅速强盛、物质极大丰富、科技快速更新,人民也相继从生存束缚中解放出来,个人的休息时间及剩余精力逐渐增多,而劳动又尚未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时个人深层次的精神问题就突显出来,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生活,就成为人们的客观要求。
现在,个人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多变性趋势,随着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泥沙俱下,个人价值观的选择更容易误入歧途。价值观的错误或精神的坍塌意味着精神家园的危机,从而使人的动物性一面易于暴露,即表现为自私放纵、蒙昧野蛮、迷信无知、仇恨暴力等等极端方式。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继续有力地推进经济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之外,更紧迫地需要文化之阳光雨露的滋养润泽,这时文化可以而且必须发挥核心作用。
(二)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艰巨性
第一,文化发展受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但经济与文化要两者兼顾,两者都要下力气。而现在的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发展的问题依然严峻,所以我们进行文化建设依然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要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搞好精神文化建设,要找好它们之间的平衡点。其次,好的政治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但相对于政治,文化发展又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已经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人们的思维还是在经济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惯性中前行,而这个问题往往又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第三,当今中国,虽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主流,但封建主义文化时而沉渣泛起,资本主义文化也不断冲击,各种负面文化思潮的交织争锋也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充满挑战。
第二,中国文化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中国建设先进文化,自身依然面临多方面掣肘。一是传统文化自成体系、根深蒂固,“五四”时期所推崇的“德先生”、“赛先生”至今仍有些水土不服。二是西方负面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为内涵的资本主义文化,它迎合了人类贪婪、自私、放纵的一面,推而广之以致民粹主义、霸权主义、排外主义以及强兵黩武、弱肉强食等。一旦受其影响,想要纠正便难乎其难。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文化领域优势未显。迫于现实的需要,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导主要侧重于政治、经济领域。而在文化方面,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仍有待加强。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
第三,人民整体文化水平和学习主动性仍显不足。在封建社会,文化知识基本为上层精英所垄断,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无法受到良好教育,因而导致国民平均文化水平有限。虽然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来以来,我们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普及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素养,但我们起步晚、人数多、难度大,又囿于经济条件有限,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初期“没有文化也能发大财”等观念的误导等,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普及造成了很大困难。
其次是学习主动性不足,缺少对文化传播的担当精神。所谓下坡容易上坡难,懒惰容易勤奋难,人本身就有一种惰性,加之社会不良学风影响,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对传统文化精华、对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知之甚少,有的只是片段性的快餐式吸收或者倒腾一些二手资料,这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异于舍本求末。
现在社会上出现一种状况,一方面我们心灵空虚、精神面临危机、道德出现问题,但另一方面又不读书、不学习、不下工夫,惰于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将给民族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险。对此党和政府着眼大局、及时部署,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包括学习型公民、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只有不断促进解决人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途径
党的十八大再次倡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当然包括对自身优势和自身问题两方面的清晰认识。文化自信则是对努力解决问题、不断克服困难、持续发扬优势的信心。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现实前面,已然建设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经济大国,当然也有智慧和能力建设一个更加优秀的文化强国。这种自觉和自信正是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自觉与自信。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其中的精华经过历史地不断洗礼与扬弃,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得以代代相传,已然内化为我们民族独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有创化日新、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它有刚健中正、自强精进的文化品格,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有迎难而上、顺势而为的文化智慧,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所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但好的传统,也有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出现问题,特别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快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传统文化在适应新形势方面需要赋予新的解释与转换。所以,接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阐旧邦以辅新命”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要有所作为。
第三,中国文化乐于借鉴西方文明优秀成果。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文明传统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以理性精神、逻辑思维见强。我们可以吸收其理性、分析、逻辑、科学、思辨的一面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发挥传统文化以修身为本、家庭为根、国家为重、和谐为贵的一面,以之弘扬自身文化优势,弥补西方文化缺点,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相互借鉴,相互补益,顺应人民的要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道路。
但我们的文化强国道路不是排斥、取代别国的文化发展道路。世界只有一种文化存在时,“一花独放不是春”,无益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同文化的呈现是人类对于自我完善的道路的不同选择。这不同道路的选择不是上天的预先设定,只是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因环境、人种、传统、创造性等等情况的区别而偏重于不同的方向。但终究这些都是人的文化、人类的文化、是人类共同体中优秀的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背景下,也只是阶段性的不同部分的差异,其本质是植根于人类进步的需要,最后要达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多条道路的探索,“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种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种不同文明和文化共存发展的和谐世界。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文化
我们创造自己的文化,应当把自己放在文化里面,因为我们无一不是此文化所化成之人,个人的生命与文化的生命是相通的。同时文化又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生成,人是文化的创造主体,文化不是与人无关的客观独立存在,它的形成和作用都有赖于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贯之于文化领域即说明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总和,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关系,而个人既受这种关系的化成,又在自己的实践中给这种关系以一定的影响。
我们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先进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内容去育成先进的个人,这就是人文化的含义,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宗旨是为人服务,为人生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只有真正给群众精神生活以指导的文化才具有价值意义。它在任何时候的建设发展都不能脱离人的生命实践,恰恰是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文化才能显示其强大的力量。要把文化与活生生的人结合起来,以文化承载的价值、道德、智慧化人之心、养人之性、怡人之情,使人真正有所发展。通过发展“人”这个主体,从而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国家和世界,反过来又以发展了的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来发展个人。文化的人文化过程就是人的发展过程,脱离人的文化、不能化成人的文化是僵死落后的。人文化要避免人的物化、异化,当科技、金钱或其它存在物取代人成为发展的目的时,人类文化便也面临终结。
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外在的僵死的,而是内在于生命的动态发展的;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身在其中;不是把世界、人生、价值以结构化、机械化、公式化的方式叠加,而是贯通在相互联系、绵绵不断、生机活泼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应是 “生命的学问”、“生命的智慧”,自始至终无不洋溢着生机活力,特别是注重人的德性人格、价值理想的选择和提升。
文化建设的人文化内在地要求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就是国家社会”、“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文化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说到底是以“人”为一切文化的基础。人既受文化的化成,又对文化有所创造。在我们自觉的文化创造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至于家庭、单位、社会、国家等一切方针制度、活动行为的安排实施都要符合人的价值需要,都要从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出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标签:其它社会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