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其它文学论文

其它文学论文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

编辑:sx_wangxd

2013-12-10

“其它文学论文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怎么写呢,请看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其它文学论文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

对于第一个进入美国主流的亚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因为《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的出版而蜚声美国文坛,并因此获得多项殊荣,如,美国及全国书评奖和安士菲尔德·任尔夫种族关系奖和女教师杂志奖;美国《现代》周刊七十年代最优秀奖;2006年被亚美文学工作坊(Asian American Writ-er’s Workshop)授予终身成就奖。值得一提的是,她与华裔写作的领军人物赵健秀(Frank Chin)之间关于文化身份探讨的“赵汤之争”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是特定文化特有的,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它常常诉诸于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烙印的文化本质特征。在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中,探讨文学文本中具有某个民族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文化背景的个体在异域土壤中如何艰难地维系本土的文化身份是比较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主题。在东西文化交融汇通的全球化时代语境下,客观地关注特定民族的文化身份探求历程并给予这个问题适当的关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籍华裔作家英语作品的文化身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对汤婷婷的《女勇士》、《中国佬》(China Men)、《孙行者和他的伪书》(TripmasterMonkey:His Fake Book)这三部小说的综合审视为根基,探寻三部小说各自的文化身份言说以及三部小说之间潜在的文化关联,以期深刻把握其文化身份观,彰显少数族裔文学无法摆脱的族裔政治性特征。
  一、背叛与疏离
  “我是谁”这个身份问题常常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华裔。身份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制于多重社会文化因素。据说,镜像阶段之前,婴儿的身体仅是一堆支离破碎的物体。当婴儿能利用镜子中的身影确定自己的形象的时候,他便完成了从纯生物个体向文化个体的转化,他的个体身份也从此具有了社会化的意义。在福柯看来,一切身份是被社会规约化了的自我性。笛卡尔著名的论断“我思,故我在”即证明了人必须先有理性的“主体”,才有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具有文化概念意义的身份受制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如,女性主义认为自我身份与性别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身份一定与阶级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酷儿理论(Queer Theory)认为异性婚姻的身份是在多重社会规约对同性婚姻的长期压制和排挤下构建的。同理,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身份认同无法摆脱诸如移民、阶级、性别、种族、族裔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等社会语境。
  这些华裔美国人生活在多种文化交织的文化错位的状态之中,其话语权长期缺失,因此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不但与种族、阶级、性别和民族因素密切相关,也因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异。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后代既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也无法相融于父辈的中国传统思维定势与习俗,他们发现自己既不属于美国社会,也不属于“唐人街”,他们是游离于这两者之外的。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赵健秀(Frank Chin)曾这样描述美籍华裔身份尴尬的两难境地:在白人眼里,华裔是外国人,仍然在学习英语……对于亚洲人来说,华裔……只不过是个冒牌货。这种“既不是……也不是”的尴尬状态像黑色的梦魇一般盘踞在一代一代华裔心里挥之不去。
  在这种文化间际性中求生存的严酷的生存经历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华裔自我摒弃的扭曲心态,并强迫他们经历变形的文化生存体验。既然在主流文化面前他们被看作“外国人”和“异己的敌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从这种困境中突围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伪装和“背叛”,如《女勇士》中的父母告诫孩子:“不要对美国人讲真话。”华裔在异域文化中为求小小的一块求生之所而不得不这样伪装自己。不仅如此,很多人隐瞒自己的中国血统,如美国华裔文学先驱水仙花(Sui Sin Far)的妹妹威尼弗雷德(Winifr-ed Eaton)便利用当时白人社会对日本的友好心理,起了个日本笔名夫野渡名(Onoto Watanna),她后来成为非常有名的畅销小说家与这个日本名字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关联。
  那些急于寻求自己身份的华裔后辈们则表现出一种与祖居国关系的主动疏离。这种疏离一方面体现在华裔作家趋同美国意识形态的认知立场,如汤亭亭作品中国内亲戚信件里关于中国的种种故事。另一方面,这种疏离还体现在作者对父辈华人信奉和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习俗的反叛心理。《女勇士》中,叙述者一边忠实地转述母亲的故事,一边表达她对祖辈价值观的否定与抵触。她把母亲不让告诉别人的“家丑”(无名姑姑与人私通分娩生子后,被族人抄家流落荒郊野外,最后投井自杀)讲述给所有人听;不愿接受姑姑的命运;不愿自称“奴家”,她要成为一名女勇士为家乡和乡亲报仇。在赵健秀(Frank Chin)作品中,主人公也常常是极度渴望摆脱唐人街华人社区束缚的叛逆者和失意者,他们仇恨与中国有牵连的任何人和事,作者以让主人公走出华人社区唐人街的方式摒弃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唐人街中国文化。张敬钰在《重新审读亚裔美国文学研究》(Reviewing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1997)一文中指出:“……出生在美国的亚裔……曾一度尽量拉大他们与自己母体文化之间的距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惠经教授(Elaine Kim)在其作品《亚裔美国文学》中给出了她对这种现象的解释: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其它文学论文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