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马克思主义

关于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

2014-03-28

针对前述方案,可以得到如下的最终解决方案:

A得到32块钱放弃窗户控制权,

B得到57块钱放弃窗户控制权,

C出资89块钱并获得窗户控制权。

超公平分配把每个参与者都看作是平等的(不过,其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于带权重的公平性分析),本文重点讨论其平等的观念,这里仅从其对每个方案的分析入手:

针对A的分配方案,其处理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A认为给每人10块钱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窗户的价值对A就是30块钱(既然A认为别人可以为10块钱来放弃管理权,那么A自己也就应该为10块钱而放弃窗户管理权,因为只有三个人,所以窗户的价值是30元)。

同理,窗户的价值对B而言,是60块钱;

再看C,由于C要求得到100块钱才愿意放弃管理权,因此,窗户价值对C是300块钱(既然C认为自己必须得到100块钱才能放弃窗户的控制,那么,在C看来,A、B也必须得到100块钱才能放弃窗户的控制权);

再看最终的处理结果:

对A而言,得到10块钱放弃窗户控制权是公平需求,但是A实际得到了32块钱,因而,在A看来,最终分配结果是符合自己的需求的;

对B而言,得到20块钱放弃窗户控制权是公平需求,但是B实际得到了57块钱,从而,B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对C而言,出资200块钱得到窗户控制权是公平需求,但是C实际只需要出资89块钱,因此,C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在以上的案例中,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1.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有意把需求冲突扩大到一种近乎荒谬的场合,比如关于C的需求描述;

2.由于以上讨论是关于一种不可分割的产品的论述,故引入了货币作为一般的协商手段(而对于可分割产品则并不需要引入货币),同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假定存在货币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假设;

3.在人数更多的情况下,可以证明,相同观点的人组成联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收益。

以上的分析过程表明,超公平分配实质上实现了一个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分配过程,换句话说,如果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那么任何一个人的需要都只能以社会平均值作为基本参考(当然,这里的平均值仅仅基于个体自身的主观的平均值而不需要依赖于公正、客观的权威评价),进一步的,如果每个人都以社会平均值作为基本需求参考,那么超公平分配就是一种可以实现的按需分配。

三、从超公平分配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标签: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