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04
“经济人”假设中关于“经济人”理性的特点,对于解释投票规则和投票者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看法,所谓政治市场是指政治家、官僚和选民等政治主体围绕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所形成的关系结构。这种关系结构与经济市场的关系结构有着基本相似性:政治制度就如同政治市场,政府就如同企业,政治家就是企业家,选民就是消费者,选举制度就是交换制度,选票就是货币,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就是消费品。在政治市场中,政治家、官僚和选民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经济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就像经济市场主体一样在政治市场上进行交易。选民通过投票来表明自己对政治候选人和公共政策的偏好,以期获得最能够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公共政策,选民的主要政治活动是投票,选民在选票箱前的行为与消费者在市场上的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把自利作为行动的原则,都会进行比较和算计。政治选举过程中,选民手中的选票,就像经济市场上顾客手中的钞票一样,他决定投给哪一个政党,哪一派政治家,购买了他们的政策纲领,这个党及其政治家就上台执政。公共选择学派还主张个人还可以采取“脚投票”的方式对待公共选择。对于那些“局部的”或“准”公共物品,由于不同的地方提供的水平和方式有所差异,如果消费者对公共选择不满意的时候,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通过社会流动,公共物品就会供给到最令人满意的地方。这种以“退出”(Exit)的方式对待公共选择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使得地方之间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出现竞争,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二是要求为个人提供充分的迁徙自由,这涉及到社会的开放度,给政治制度带来压力。
3.理性VS政府行为
既然人们在作出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的时候,总是趋利避害,以个人的成本收益收益计算为基础,毫无疑问,政府行为也是如此。因为政府是由人组成的,政府的行为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政府的行为也需要人去决策,而这些都会不可避免的带有“经济人”的特征。然而,尽管自利本性决定了个人在政治市场上和经济市场上的选择行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供给物品还是存在着根本性不同,从而导致其中的个人活动方式产生了较大差异。首先,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往往被夸大。其次,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政府生产的是公共产品,而且是其垄断性供给者。公共产品是一种“非市场产出”,无法进入市场交换领域,难以用市场价格直接标示其机会成本。最后,从市场环境来看,公共产品的需求决策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存在着个人“理性的无知”和“搭便车”现象,严重影响了行动效率。公共产品市场的这些特点,容易导致政府预算的最大化、机构膨胀、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为政府官员追逐自身私利创造了条件。
总之,“经济人”假设经过一系列修正、发展,尤其经过新制度学派和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学派的丰富,变得日益饱满与充盈,其自利与理性的思想对于政治学领域中的人性、投票者行为和投票规则、政府行为、制度的建立与分析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分析政治学领域经济人假设问题文中虽然分别从自利、理性两个方面来阐释其对政治学中若干主题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对这两者做严格的区分是不可能的。每一问题中都会穿插着自利和理性这两个因素,只是从哪个角度来谈更易理解的问题。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经济人”假设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标签:政治理论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