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5-12
和谐师生关系是成功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学生)消除对立意识后与教育者(教师)在心灵上的真正交融,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
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就是要用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保持教育中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平衡性,成功地将学生的个体从自然的欲求状态渡化到理性的秩序状态,造就有创造性的学生个体。最终将师生关系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和谐师生关系地构建。
在现代教育中,由于长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积淀,我们所看到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职业规定和职业道德下对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和学生在社会关系下对教师的接受和认可。构成师生关系的纽带不是师生除去彼此面纱的真实情感而是机械的学校教育游戏规则,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被规定在一个被社会所约束、家长所期望、学校所规定的较狭小范围内,从而缺少持久性和激发性。
因此,现代教育中,我们要构建真正的和谐师生关系,就要把教师和学生一同纳入人类审美范畴,接受真、善、美法庭的“审判”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各自迎取到心灵上的公正,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和谐。让师生关系成为审美关系,学校教育成为审美教育。
审美关系开始于个体的自我意识阶段,它是与动物相区别的审美活动。审美关系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自觉能动地感受、认识和创造对象世界的美。以满足自己审美需要的一种主体性审美联系。马克思把这种联系称为“关系”,这也是区别人与动物审美活动的根本性特征。马克思曾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动物面对外部世界只被动的接受自然的影响,它不会像人这样自觉的目的去改变世界,与外部世界形成对象性的联系。
师生审美关系是教育和学习生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中,要认识师生间的审美关系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实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丰富教学经验,不断充实知识以事业的成就感和育人的崇高感内化自己的心灵;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下模划自己的未来,在知识的增长中不断改造自我。如此一来,师生活动就变成了双重的自我建构活动,从而获得认识上的进步,心灵上的愉悦。他们同属于人本质对象化和对象属人的本质主体化过程。所以说我们把师生关系一同纳入人类的审美关系来考察是科学的,这也符合审美关系属于自然人化的产物这一般性结论。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哲学理论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