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论文

论中国政治党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编辑:

2014-06-05

中国政治党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对党史文化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讲,资政育人就是党史文化的根本作用。资政,就是研究党的历史成就和基本经验,为巩固政权服务,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育人,就是以党的正确理论和坚定信念引导人,以党的伟大成就和革命精神激励人,以党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教育和警示人,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史文化产业是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载体。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运用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纪念地等党史文化资源开发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人们消费和享用,达到弘扬优良传统、引领社会风尚、优化社会环境、教育干部群众、陶冶情操品格的目的。党史文化产业是延伸文化触角、扩大覆盖面、增加影响范围的有力手段。开展党史资料征集、专题研究、党史编写和党史宣传教育的主体是全国各级党史部门,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统计,至201

 

0年7月,全国从中央、省、市到县四级共设有党史机构2 830多个,党史工作人员1.7万多人。随着党史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党史文化的机构逐渐增加,党史研究主体的范围和规模得到扩充,从事党史文化的部门和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了,甚至一些其他文化企业,也担当了开发党史文化资源、传播党史文化、将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力量的角色。加之党史文化产业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业态形式多样等优势,党史文化产业必然起到增加文化影响辐射面、扩大受众人群的作用。另外,党史文化产业的不同形式在内容上性强,情景生动且简明易懂,能够调动广大受众的兴趣爱好。《解放大西南》、《亮剑》、《建国大业》等很多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创出了很高的收视率。这些影视剧通过丰富的表达手段让党史文化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出了党史题材文艺作品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和对人们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党史文化产业是党史文化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步骤。前文提到,历史性是党史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伴随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和人民群众没有经受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血与火的历史考验,也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的甚至连党如何结束十年动乱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这段历史也不很清楚。而党史文化产业具有模仿、复原和追忆过去历史事实的功能,能够通过体验性的融入参与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党史文化产业借此加强对年轻人的党史文化教育,使他们真切体会和理解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如何来之不易,从而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党的感情,树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可见,通过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发挥党史文化资政育人作用,符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

综上,党史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建设和党史研究发展到 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支撑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本能资质、社会基础、时代条件和特色优势,必将展现更加疏阔的光明前景。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是理所当然,大势所趋。

三、如何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

在分析了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的法理依据、阐明“为什么做”的认识论问题以后,操作层面的“怎样做”的方法论问题就成为开展实践的关键。党史文化产业不是凭空出现的,具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同样也不可能不受社会历史环境改变的影响而自行发展。其业态形式的由少至多、运营规模上的从小到大、行业实力的由弱变强,都是一个复杂演进过程。我们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就是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的同时,在行动上从队伍建设、机制完善、资金支持、方法探索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进行创新实践,扶植产业形成内在的竞争素质和强大体系,并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成长壮大的外在环境,促进其快速健康的发展。概括来说,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树立一种思维,即实践辩证思维

党史文化产业是新生事物,虽然规模初见雏形,但在实践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期发展是探索尝试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和不足,但我们一定要坚持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到党史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坚定支持其发展壮大。要将党史文化产业提升到关乎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全局高度,谋划和促进其发展。要突破党史工作单纯是政治工作的片面观点,解决好党史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性与市场经营性的关系,放开能够开发的党史文化资源,鼓励产业实体进行大胆创新和试验,助力党史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增长。坚持以实践标准检验党史文化产业成效,遵循市场规律,积极营造推进其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过程中,注重以辩证方法处理好扶持与监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等对立统一体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两种意识,即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危机意识是我们基于总体形势的判断,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的一种预见防范意识。责任意识是我们知所作为、敢于担当、自觉履行职责并积极完成任务的使命意识。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务必强化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当前,许多国家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我国文化产业带来了/中击和挑战。而我国近年来文化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图书出版、大众传媒、文化服务等各类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的党史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整体中居于发展速度不快、结构比例有限、效益权重弱小的地位,必然影响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而社会文化阵地,先进文化不占据就有别的文化去占据,党史文化不占据,其他文化产业业态就会去占据。我国党史文化产业还存在着市场空间巨大与产品开发供应能力不足、党史文化资源丰富与从事党史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稀缺、转变经营管理观念要求迫切与体制机制转换过程涩滞等严峻挑战。

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还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现在正值党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扶持其快速健康发展,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我们认知其重要性、理解其必要性,如不努力为其发展创造条件,贻误发展最佳时机,势必留下遗憾。强化责任意识,还要认识到培育发展党史文化产业不单纯是党史部门的事情,也不单纯是文化部门或经济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每一位公民、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参与者都应怀有一种文化责任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挖掘党史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面对党史文化产业发展新任务的要求,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我其谁的工作热情,转变片面落后的思想观念,努力解决党史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问题,为其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三)建设三支队伍,即党史工作编研队伍、党史资源规划开发队伍和党史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队伍。

党史工作编研队伍。党史编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征集党史资料,并将征集到手的资料进行研究加工整理,编慕成书和转化为党史研究新成果,为党史资政育人服务。党史资料的征集编写和党史研究是党史文化的基础工作,这领域的工作主要由党史工作编研队伍来完成。对于党史文化产业来说,党史工作编研队伍的成果,是产业存在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党史工作编研队伍提供客观真实的党史资料,产业势必走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近些年来,党史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史工作者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为推动党史工作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党史工作编研队伍领军人物不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优秀党史编研人才培养力度亟待加强,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党史工作编研队伍的现状,与党史文化建设任务还不相称,与党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和现实需求还有差距。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史工作编研队伍,是党史文化产业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根本需要。

党史资源规划开发队伍。党史资料编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对象的学习需要、精神需要,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实现党史文化资源向党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转化,需要一批懂党史、懂市场、懂规划、懂开发的设计师,他们能够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党史文化资源的差别化特色以及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方向,以新颖的理念规划设计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党史文化产业项目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就是了解和掌握党史资源、能够科学判断产业方向的党史资源规划开发队伍。培养和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通过他们的调研和工作,结合区域实际、资源状况、市场潜力确定产业开发的形式、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党史文化产业不正当竞争、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结构内容趋同等情况,实现党史文化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党史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队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是文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经营管理人才是策划和实施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骨干力量。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性及其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接轨的迟缓性,文化产业面临经营管理人才短缺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外向型思维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党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经营管理人才更加短缺。没有优秀的营销策划人才,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抢夺文化产品的市场份额。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亟需一大批掌握党史文化知识、熟悉文化经营规则、擅长文化市场运作、具有创新思维、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公关能力的经营人才。尽快建立一支党史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是党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规划,营造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拓宽识人选人渠道和方式,为党史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和储备政治上靠得住、经营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经营管理队伍。

这三支队伍分别与文化产业材料收集、规划开发和市场运营的不同阶段或环节相对应,是培育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基础。三支队伍之间的界限不是十分绝对,很多时候三者保持着兼叠与融合的状态,有的党史编研人员既是党史文化产业资源规划开发的专家,同时也是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

(四)探索完善四个机制,即党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机制、党史文化产业的投资融资机制、党史文化与科技成果的融合转化机制和行业实体的运营管理机制。

是党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机制。挖掘和利用党史文化资源,需要注重发挥特色和优势。党史文化资源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反映着党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党史文化资源既涵盖党组织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重要资料、重要遗址及纪念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气概、民族精神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不同的地域,拥有的党史文化资源千差万别。挖掘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要对本地区的党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党史文化资源的家底。结合资源的存在形式、发生年代、传播特点和影响程度,深入总结研究其特色和优势,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品牌。这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消费高地的前提,挖掘和利用党史文化资源,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党史文化产业要注意从消费需求入手,充分了解和分析市场,掌握市场文化需求的方向。既从宏观角度把握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从微观角度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动机和消费水平,同时从中观角度掌握党史文化资源与宏观及微观要求之间的契合程度。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加以梳理、提炼和总结,进而系统地谋划党史文化产业的总体设计,有的放矢地发展党史文化产业;挖掘和利用党史文化资源,需要不同类别资源的搭配和融合。突出优势和特色,不等于不同产业形式的特色和优势的壁隔。如某一地区的党史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党史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之间、党史文化产业的不同业态之间,可以彼此有机融合,达到“锦上添花”“强强联合”的效果,增强党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挖掘和利用党史文化资源,需要格外重视党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应当以审慎的眼光,过滤分析党史文化资源,坚持先进文化的正面宣传和传承,挖掘党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