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决定了其写作时立意的相对自由,为每个考生提供了驰骋想像、展示个性的空间;但并不是说话题作文的写作就可以天马行空,没有什么限制。写话题作文同样需要强化审题立意的意识。就像射击打靶,瞄准靶心,才能命中十环,才可能进入到“切合题意”的境界。
一、审题必备兵法
1.了解话题作文的一般特点
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仍然是话题作文包打天下,但15道作文题可以是异彩纷呈,丰富多彩。上海的“忙”体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福建以名人与文学形象为话题,让人耳目一新;浙江的“人文素养与发展”很大气,与当前的“人文热”相呼应;江苏“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使命题有了更多的“语文”的色彩。15道作文题仍有些共性的东西:
①话题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人文性、思辨性、文学性,与考生的学习、家庭、社会诸方面的生活密切相关,只要认真审题,弄清话题的含义,就能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积淀中找到切入口,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②自选文体充分保证了每个考生能够以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完成习作(诗歌也不再作为限制的文体),最大限度地体现选拔考试的公平性。
2.准确理解把握话题的内涵与外延
①依照词典的认定或社会习惯形成的意义解读话题。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要求以“包容”为话题作文,就要首先弄清“包容”的含义。“包容”一词,《现代汉词典》解释了两个义项:一是宽容,二是容纳。“宽容”即宽宏大量,对于有损于自己利益、名誉、地位等方面的事,不予追究。据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容是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宽容意味着以德报怨,不斤斤计较;宽容可获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姑息纵容;宽容其人,严责其过,方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容纳”即在固定的空间和范围内接纳(人或事)。据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立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地承受不了的东西,胸怀可以容纳;容纳别人,发展自我;容纳先进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等等。
②重视话题的修饰语。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由修饰语加中心词构的偏正式短语,“选择”是话题的核心,而“心灵”的参与则必不可少,特别是写记叙文,必须写出在“选择”过程中,人物内心深处的微波细浪,不涉及心灵的参与就偏离了话题。有人将“选择”与“心灵”比喻为内、外两个圈,两个圈对考生都起着限定作用。
③比喻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
如2004年高考江苏话题为“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很明显,命题者并不是要考生就“山水而论“山水”,“山水”只是个比方。找准“山水”的本体是作者“切合题意”的前提。
“灵动”“沉稳”是两种不同的特质,人的性情、物的风韵,风景建筑、人情世故,都可赋予这两种特质,可以正面肯定,也可反向立意。如一考生用山水评价薛宝钗与林黛玉,是很不错的命意。
3.辨明概念关系
这两年关系型话题出风头,2004年的15道题中关系型话题占了一大半(8道)。关系型的话题一般由几个概念构成,如“幸福与痛苦”“自豪与平凡”等。写好此类作文要在理解话题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全国卷(海南)作文,要求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写作时从何下手?比如可以写“快乐幸福”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写“思维方式”决定着能否“快乐幸福”,只要从两者的关系入手,都是符合题意的。不能只写“快乐幸福”忽视“思维方式”,也不能只写“思维方式”忽视“快乐幸福”。有的同学不懂这个道理,忽视了二者的联系,理解成以“快乐幸福”或“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于是写成了《谈快乐》、《快乐的意义》、《立体的思维》等。改换话题,便偏离了试题的要求,因为命题者正是从两者关系的角度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
4.不可忽视的“提示”
一般来说,材料的叙述力求客观,似乎不会给考生什么“暗示”;但如果仔细推敲揣摩,还能能够从中提取很多有益的信息的。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一个原则,及试卷上的每一个字符都是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无疑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如何挖掘材料的“暗示性”呢?
① 搜索话题材料的关键词句。话题材料的关键词句即揭示话题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作文立意范围的词句。
② 揣摩命题者或材料叙述者的感情倾向。
③ 注意引导语(或过渡语)的限制与提示作用,有的引导语采用的是问题形式,一般有两个问句,在答题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将你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有机组合就是挺不错的文章。
以2004年湖南作文题为例具体分析: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可分为两个部分:一、现在不少家庭十分重视对孩子教育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二、目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细细揣摩,命题者的感情无疑倾向于后者,材料的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所在,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对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剖;引导语“暗示”考生,写作时应重点围绕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二、立意方法撮要
1.立意常用思维方法
不同文体传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议论文要求鲜明,记叙文力求形象,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则须依靠“形象”与“意象”含蓄地表达情思。它们在审题立意上在有各自特点的同时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即写作者必须对话题有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理解,才可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认识清晰、深刻呢?
因果分析是立意最常见的思维方式,它又可细化为两种:由因求果与由果溯因。由因求果,要仔细考察所论事理的前因条件与所推断后果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从这样的前因中是否能得出结果。由果溯因,要注意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分析;一般来说尽可能全面列出可能产生某一结果的各种原因,然后对这些原因集中分析、判定,分析这些原因与事情结果之间的关系,抓住本质原因。比如,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文,大多数同学都会把“学会感恩”作为基本观点,具体分析时,可以分两步进行:将“学会感恩”作为因去探求所产生的结果,分析其在密切人际关系、和谐集体空气、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或将“学会感恩”作为果去探求原因,可以从人的修养方面方面谈,因为懂得“感恩”是文明社会里人的最基本的修养之一;也可以想想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不知感恩、不会感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分析“学会感恩”的必要性。
另外,还可以尝试用比较分析、质疑分析等思维分析方法,都能得到比较深刻独到的认识与看法。
2.提取话题的“隐含信息”。
一个话题提供给考生的除了表层的信息外,常常还有丰富的“隐含信息”,如这个话题是针对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方面、哪些思想、哪些现象而提出来的,写作的时候应从几个角度、几个层次去分析或表现等等。从话题中“榨”这些信息,是写作成功的最便捷的路径之一。如“挑战自己”这一话题隐含如下信息:①它应该是从内心出发的,是主动的;②它是指向自己的,而不是指向他人的;③它是有一定前提的,既然是“挑战”,就不是顺其自然的,应该是在一定的已有条件下的积极应对;④挑战自己涉及到多个方面,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意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
3.体现“我”的存在。
写作是一项很“自我”的精神与思维的活动,只有在文中充分体现出“我”的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思维优势,展现“我”的风采,才能写出上好的文章。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就是“我”的文章,率而为文,人云亦云,全如前人所言之“第一番来意”,是算不上“我”的文章的。“我”的存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的生活,“我”的积淀,“我”的思想,“我”的情感。审题及确定立意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出发,激活头脑中的素材,选择最佳角度,敲响自己心灵深处的钟,写出有自己标签的人、事、景、物、情、思、感来。
下一篇: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