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音韵学的发展
唐末至宋,音韵学又有了重要的发展。一是将散见于韵书中的声母系统进行总结归纳,揭示出切近当时实际语音面貌的36个字母系统。二是产生了以全面阐释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相互配合关系的等韵学,并且创造出等韵图表这类新型的音韵学著作。这类著作最初是反映《广韵》一系列韵书的反切音系的,如《韵镜》、《七音略》。到了明清两代,这类等韵学著作还反映了当时汉语共同语和若干个方言的实际语音系统,具有很高的价值。宋人的这些成就,使汉语音韵学进人语音研究的领域,具有现代描写语言学性质。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语音的时地差异。刘熙《释名》曾提到:“古者日车,声如居。今曰车,声近舍。”扬雄《方言》列举了大量方言上的差异。但这些认知成果一直未受到重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对语音现象的解释存在着一种非历史的观点。自沈约就《诗经》押韵与时音不合的现象提出“协音说”以来,学者论古书中的读音多遵从其说。直到明代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主张,这种局面才被扭转。清人顾炎武在陈第的影响下,对上古音做出开创性的研究,江永、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在顾氏之后做出新的成绩,使上古音的分部不断精细。近人章炳磷、黄侃、当代学者王力在古音分部方面也都各有重要的建树。清代学者很少研究上古音的声母,只有钱大听提出了“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精辟见解,经近人章炳磷、黄侃、曾运乾和今人王力的进一步研究和订正,才渐趋完备。清人陈澄对《广韵》的研究,开中古音研究的先河,作《切韵考》,创获颇丰,他创立了反切“系联法”,并逐字归纳分析(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考订出《广韵》的声类和韵类,经过现当代学者陆志韦、曾运乾、王力、方孝岳、董同和、李荣等人的研究和订正,也多有定论。
下一篇:中国音韵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