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

2013-09-09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英语教育论文—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一、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英语

1.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于交际的能力。1972年美国的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Dell Hymen)提出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实际交际中, 说话人和听话人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远远超过语法能力,即 “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1980年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归纳出其四个组成部分: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与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巴克曼Lyle•F•Bachman(1990)提出外语能力主要由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以及情景语境组成。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语境中能产生有效跨文化交际结果的能力(Carley H.Dodd,1998,P4)。可见,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除了包括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跨文化交际中个人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作为初级目标, 交际能力以目的语文化为核心来提高目的语交流的能力。只有拥有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特别提出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英语基础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外经贸、外事类复合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的今天, 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3.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 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 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 运用语用策略, 以书面或日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

目前,商务英语被认为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作为它专门用途英语( 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内容除基本语言知识外,还涉及贸易、财会、经济、管理、法律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作为在商务活动中所应用的英语,商务英语也会受特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成为在国际背景下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商务活动成功的基础。

二、 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

Hymes将交际能力视为文化能力的一部分。Burns 也提出, “交际能力应当结合文化语境来探讨, 因为语言的运用归根结底是与特定文化相关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成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有效交际是达成的交易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而尊重文化差异是进行有效的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可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的显著特征,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有所表现。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中的渗透现象,包括思维方式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非言语层面四个层面。

1.思维方式层面

受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下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 如就东西方文化而言, 两者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首先,东方文化重演绎推理, 而西方文化重归纳推理;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西方文化偏好分析思维, 即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在商务活动中,东方人一般注重“先谈原则, 后谈细节”。西方文化不同, 尤其是美国人, 习惯从具体事物入手,认为细节才是问题的本质, 在他们的合同中, 各项条款的认定也比东方人细致明确。

其次, 东方文化注重统一, 强调整体优先,西方文化注重对立,强调部分优先。例如中国和日本,往往对全部问题进行战略性的考虑,认为只要能建立起和谐的业务关系,细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采用的是顺序决策方法,先将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他们习惯于解决一个条款推进一个条款,最后的协议就是将各个小协议综合起来。

另外,东方文化中的思维法方式是以螺旋形对一个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 英美文化则偏向线性思维,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中心思想。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国人采用的是含蓄的表达方式,他们认为含蓄的表达方式优于直接的表达方式。 英美国人由于受线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商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直接”和“简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价值观层面

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文化,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必然会遭遇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

首先,时间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强,拥有“单一时间习惯(Mono-chronic time or M-time)”,以大部分的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及斯堪地那维亚人为典型。他们把时间区分为一个个小的单位,然后很关心准时性;倾向在一个时间点上,只专精一件事情。例如 “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观念便是从美国推广而来。与此相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或是封建意识较为浓厚的国家里,人们持有“多重时间习惯(Polo-chronic time or P-time)”,P-time的特征是同时间内发生许多事情,并且“和人们之间有很大的牵连”。例如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是弹性的, 时间应当用来享用。中国和日本是多种时间利用方式的典型。中国人在使用时间上随意性灵活性强,在商务活动中,更注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会把大量时间用在建立友谊增进了解上。日本人在谈判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时间不是最重要的;而在实施时,他们的行动却很迅速。与中国相同,日本也十分看重关系文化,赢取商业活动,喜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建立个人友谊。

其次,是平等观念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润分配,另一个是“权利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平等主义价值观,认为买卖双方无论哪一方都要获得一定利润,因此在对利润的分配问题上相对更为公平。甚至,许多美国经理认为, 利润划分的公平性似乎比利润的多少更为重要。而东方人受等级意识的影响较深,卖方往往会顺从买方的需要和欲望, 对利润的分配较为有利于买方。此外,“权利差距”也是商务活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作为高权利差距国家,在商务谈判活动中的等级差距随处可见。上级的权威性受到极大尊崇,而下级经常依照上级的指示办事。等级分明,人们根据自己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面对需要超越自身权力而做出的决定,而向上报告等待指示时,这种高权利差距就造成了商务谈判效率低,时间长的缺点。而美国是低权利差距国家,每位商务谈判人员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面对问题能当场做决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是谈判人员更具责任感。

还有,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不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群体意识, 忠实于国家权力和集体的利益, 注重个人利益是私欲的表现; 而西方文化崇尚自我意识和个人奋斗, 如果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就等于人权的丧失。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中国人注重群体, 将自身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服从群体的意志,为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个人选择,因此每个人的荣辱进退都跟这个群体密切相关。因此导致中国人依赖并习惯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所以, 责任意识不如西方强, 也缺乏独立个性和自决能力。而受个人主义影响,美国人认为, 人是独立的个体, 既有责任也有权利, 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 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达到既定的目标, 并且将使用权力和冒险视为好的品德。

3.语言层面

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层特征,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因素。因此在进行商务交际时,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把握词汇的意义,更要“注意语境因素的变化对言语信息意义的调节作用, 要有敏感的语境意识, 能够及时地根据具体语境,不断调整对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认知。”

从语言表达方式方面来看,不同语音、语调、语速言对语信息意义起调节作用。与词汇相比,英语本族人对英语语调的反应更强烈,不同的语气音调表达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语义。另外,良好的发音可以赢得对方的认同感,英语中的重音用来表达特殊的话语含义,适当的调整语速则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停顿的正确使用可以达到幽默和强调的作用。注意到这些语言细节都会在商务沟通中提高交际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度,营造轻松和谐的沟通环境。

从词汇语法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内涵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 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并造成商务活动中的误会和冲突。首先,当某些词语、现象或者事物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而在另一种文化中不存在时,即存在“全空缺词汇”。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三个代表”、“下海”等。其次,某些词句或者现象在两种文化中都存在,但所赋予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因而影响准确的理解和表达,即半“空缺词汇”。例如对商人(business man)的理解,英文的包含范围要大于中文。此外,还有一些字面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汇,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会产生完全相反的含义,因此我们称这类词汇为“冲突词汇”。例如,对红色red的理解,西方理解其为冲突,而在中国则被认为是喜庆。龙(dragon)在东方是权力和至高无上的象征,在西方则代表邪恶。

4.非语言层面

非语言层面文化差异主要存在于与语言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中。胡文仲、毕继万在其所著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一书中的归类较为清晰,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副语(paralanguage),又被称为“非语言行为”;此外还有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及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被称为“非语言手段”。与语言性文化相比,非语言性文化不仅更直观,而且通过Birdwhisted、Ray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其中手势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较大,例如一个“A-OKey”手势,在美国表示很好,而在法国表示“零”或者“毫无意义”,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要慎用手势语。副语主要依赖语调、重音、停顿等音韵衔接手段及身势语来实现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其中也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在商务活动中,他们同样也可以传达各种信息。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物、气味、笔迹等所表达的交际信息。例如,国际商务活动中十字形的挂件是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西方人认为它是天主教异端教徒的标志。最后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例如,中国人对体距的要求不高,人们能够容忍拥挤;而在英美人无法适应过近的近体距离和体触,一旦出现拥挤现象,他们首先会回避。

三、 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和培养的策略

在商务活动中,只有克服文化障碍,消除误解,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实现谈判的成功。那么面对文化差异,商务活动的交际者又应该如何做呢?针对以上提出的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的渗透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培养对文化的敏感性,并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在商务活动的交流过程中,交际人要承认双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关注两中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并于自身文化相对比,从而客观公正的把握各自文化特征。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应避免民族中心主义, 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衡量对方。与此同时也应该多总结不同文化之间的大量的共同之处,促使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要加强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面对不同的文化,难免会产生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一时不能适应。此时应该设法缓冲矛盾,尽快全面了解到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让自身尽快适应新的文化习惯。这就要求交际者在商务活动之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文化部分的工作,例如熟悉对手的文化准则、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国情和信念,尽可能全面了解到双方的文化差异究竟有多大等问题。

另外,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共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活动中,交际者需要对商务语言熟练掌握,且灵活运用。尽量用简单、明确、专业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俚语、成语等,更不要用易引起误会双关语和多义词。同时要注意沟通技巧,用得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避免因语言而引起的沟通障碍。

目前现代商业界中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应是语言形式、商务背景内容、和的商务交际技能有机结合,必须同时对企业的商务企业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地进行文化移入,中英文化有各自不同的体系,表现在中英文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教师应善于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汉英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语言教学课程设置里增加跨文化系列课程,例如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与文化等课程。从教学方法看,商务英语教师可采用能够突出商务活动的交际特性的教学方法,营造模拟的商务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主动性,例如可采用设置情景法、问答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最后,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尊重并且理解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每个文化中的特有现象,一味地迎合或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正确看待不同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形成。

参考文献:

[1] 柳青军,李娟.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6)

[2] 王振亚. 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佐成,王彦. 商务英语的界定[J].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6)

[4] 丁金珠. 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5] 左小平.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J]. 商业研究, 2005(6)

[6] 肖靖.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英语语音策略探究[J]. 商场现代化,2006(3)

[7] 王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

[8] 汤声平,张金陵. 跨文化商业交际之研究[J]. 商业时代,2003(13)

[9] 冯冬红.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J]. 大学英语,2009(3)

[10] 李微焓. 中美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11]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7.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英语教育论文—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愿您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相关推荐:

关于本科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