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04
乔伊斯的评论文章大多写于他在文坛崭露头角之前,而当他名扬四海之后几乎守口如瓶,也极少撰文明确表达自己的美学立场和创作观点,然而其文学思想却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有所阐明,他通过人物、特别是自传性人物斯蒂芬的语言拓宽了自己的小说边界,使它们也包含了理论探索与批评。《斯蒂芬英雄》是文学自传、《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初稿,作为文学作品很不成功,但却是乔伊斯早期美学思想的直接表述。乔伊斯在早期文论基础上将美定义为“真所散发的光彩”(Joyee,Stephen Hero 75),集中探讨了艺术和艺术家的美学理论,进一步提出了对艺术领域进行等级划分的“圆锥体”理论,并提出了他的“灵悟”美学,对批评家坚持真实性原则也提出了要求。《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美学体系广为人知,它分布于斯蒂芬与系主任及同学林奇的谈话中。除了“灵悟”美学外,《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其余观点都是乔伊斯以前在“戏剧与生活”、“巴黎日记”、《斯蒂芬英雄》中表达过的美学思想、艺术观念未作修改的挪用或稍作修改后的扩展。《尤利西斯》第九章有关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之间关系的新理论,第九章和第十五章还有斯蒂芬的“自我”论。《芬尼根的觉醒》中借人物伊尼斯之口主张小说应该反映“个人生活”和“意识之火”,并多次提及弗洛伊德、荣格的名字以及精神分析学术语和理论,多处嘲弄精神分析批评,提到了“灵悟”、“语言自治”、“理想读者”等概念术语。相比而言,乔伊斯在早期作品中较多地宣讲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但到了中后期两部长篇巨着中已很少公开讨论美学或诗学问题,他以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意图式写作”,把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主张默默地贯彻到创作实践中。所以,“我们在讨论贺拉斯、布瓦洛或瓦莱里的诗学时可以不参考他们的作品,但研究乔伊斯的诗学却不能与他的文本脱离”(Eco 1)。
乔伊斯的书信、访谈、回忆、传记也值得研究。乔伊斯的书信从字数上来讲几乎赶得上其小说的总量,按时间顺序排列,贯穿一生,并按其先后居住过的城市分为五个阶段。这些书信与访谈、回忆、传记一道提供了他与20世纪文坛的交往情况,他对欧洲文化的观察体验,他在友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他对爱情、婚姻、家庭、宗教、政治、道德、文学、音乐等各方面的认识评价,他对易卜生、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福楼拜、哈代、劳伦斯、普鲁斯特、惠特曼、亨利·詹姆斯、庞德、T·s·艾略特等欧美作家的个人见解,他的文学观念及创作主张。
乔伊斯还通过他所授意的批评家的文章或专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贝克特等人所着的论文集《我们对他制作正在进行的作品的化身的检验》(Our Examination Round His Fac-tification,for Ineamination of Work in Progress,1929)中的12篇文章大都是在乔伊斯解释、授意和指导下完成的,虽然不能说都是乔伊斯本人的观点,但至少经过了乔伊斯的认可,有些甚至是受到了他的启发,其中署名弗拉基米尔·狄克森的“致乔伊斯的一封垃圾函”可能是乔伊斯自己的伪作,如果狄克森果真就是乔伊斯自己,乔伊斯亲自编导的痕迹就更明显了。斯图亚特·吉尔伯特的专着《乔伊斯的尤利西斯》(James Joyce‘s Ulysses,1930)也受益于乔伊斯的指点和帮助,最先向学术界详细阐释了《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平行对位的情节结构,对一些晦涩文句做了注释,并指出了乔伊斯一些重要观念的来源,在乔学界影响很大。 二、“意图式写作”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题记”中说:“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家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昆德拉“题记”)。我们在此要研究的正是乔伊斯文论更为特殊的隐含的表达方式,叫做“意图式写作”(intentional writing)。
所谓“意图式写作”,即自觉运用一些文学观念来控制文本形式、形成文学观念和文本形式互文性的写作策略和方法。乔伊斯的“意图式写作”主要体现在其美学原则、诗学观念对其创作、特别是中后期实验小说写作的渗透,以及一些框架结构、写作意图对文本的掌控作用。比如《都柏林人》建立在人物年龄模式(the age pattern)上的框架结构;《斯蒂芬英雄》贯穿全篇的美学探讨意图;《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新的结构艺术——从婴幼儿朦胧时期到青年成熟时期成长变化中的心理结构和第五章的美学体系;贯穿在《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流亡者》、《尤利西斯》中的“流亡”美学思想;引领我们走出乔伊斯小说“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团”——书写历史噩梦的“创伤的艺术”(Boheemen-Saaf 6);《尤利西斯》(两个民族的史诗、“现代人生活的史诗”)和《芬尼根的觉醒》(“人类生活的史诗”)的史诗性意图;《尤利西斯》“昼夜交替”的自然循环结构和人体循环结构以及与《奥德修纪》平行对位的“神话结构”,“写作提纲”(Schema)的发表对读者的提示和导向作用,使《尤利西斯》成为“人体器官的百科全书”和“文体的百科全书”的意图;《芬尼根的觉醒》中的自然循环和历史循环结构、“理想读者”(Joyce,Finnegans Wake 120)论、“万花筒”(Joyce,Finnegans Wake 143)即“百科全书”性质、“混沌”美学、“梦的美学”、“晦涩”美学、“淫猥”美学、“喜剧”美学规律的渗透,通过“语言自治”、“纯语言”(Joyce,Finnegans Wake 83)、“词语革命”创造一个独立的“反身文本”的意图。
很显然,从《都柏林人》、《斯蒂芬英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到《尤利西斯》、《芬尼根的觉醒》,乔伊斯的文本写作最终走向“晦涩”,其“意图式写作”目的越来越隐蔽。“乔伊斯把这些诗学、美学意图都摆弄到他的作品中,艺术的概念,他个人的艺术家主张,文本自身的结构技巧,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从这个方面来说,乔伊斯的所有作品可以被理解为对其艺术常规的继续讨论”(Eco 2)。并且他有意让批评家们和读者们用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去破解其修筑的“现代迷宫”,认为这才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这些精巧的设计隐藏得太深,但又不能完全不让批评界了解,于是,他采用了十分精明的做法,时不时通过亲朋好友缓慢地向外界透露其意图,比如有关《尤利西斯》的创作提纲“里纳提提纲”(Linati Schema)和“拉尔博提纲”(Larbaud Schema),都是他自己透露出去的,这些提纲后来对《尤利西斯》解读和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凯恩·布克曾把乔伊斯和但丁的创作进行过比较,他认为,但丁和乔伊斯的诗学理论是其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像但丁的《神曲》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芬尼根的觉醒》这样一些作品不仅仅是重要的文学作品,而且还是重要的表现文学理论的作品。然而,对于此种理论书写方式,学术界还缺乏研究。其实,在文学史上,“意图式写作”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作家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作品的整体设计、构思或描写、分析笔下的人物,这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中很常见,因为进化论、实证主义、实验科学、医学、生理学、遗传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科学精神昌盛的时代,相应地也影响到文学创作领域。比如巴尔扎克曾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明确说明宏伟的《人间喜剧》的整体构思是如何从法国博物学家若夫华·圣伊莱尔的“统一图案”说中得到启迪而产生的,福楼拜用解剖学的方法来剖析他笔下的人物——包法利夫人,龚古尔兄弟在小说中用生物学甚至病理学的科学思想取代心理学的艺术观念,描写病态的人物,把小说写成了一种病理研究,如小说《杰米妮·拉赛朵》对杰米妮的病理分析,左拉构设了卢贡·马卡尔家族世系遗传树状图。有的以文学作品作为其哲学图解,如法国启蒙主义时代的哲理小说和20世纪存在主义小说和戏剧。虽然如同韦勒克所说,一部艺术品的意义绝不仅仅等同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同时代人的看法,它有其独特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有不断解读、累积的过程,但我们在阅读中却不能无视作者创作意图的存在,在阐释中也不能流于主观随意性和相对主义。
20世纪众多流派参与了乔伊斯批评,乔伊斯的作品、尤其是中后期小说引起了阐释的狂欢。如何合理地阅读和阐释乔伊斯的作品?这个问题引起乔学界广泛关注。针对乔伊斯的“意图式写作”这一现象,本文推崇“症候式阅读”(symptomatic reading)方法,它能达到读者视域、作品视域和作者视域三方面的融合,有效地解读乔伊斯的作品。一些批评家也早已注意到乔伊斯的“意图式写作”这一实情,并恰当地运用了“症候式阅读”来发现其文本中的无意识话语或没有直接言说的理论部分。
三、感悟式语言
标签:语言文化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