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户外广告设计景观意识

2013-09-04

(三)场所体验?

人 们对景观含义的理解从单纯的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景色、景象到冲破了“观”的局限,强调人的场所体验。场所注重人的需要和体验,在场所中景观与人、物、我一 体。在对景观含义不断深化认识的同时,人们建造着寄托自身理想和愿望的生活场所,追求着天地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能否在户外获得良好舒适的感 觉取决于是否获得良好的场所感,现代户外广告的设计在对受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影响和重塑着人们的场所体验。体验是一个从感官到心理的过程,户外广告的尺 度、色彩等有意识设计能够改变人的视觉体验,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于户外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户外的生活方式。当然,对场所是优化还是弄巧成拙 完全取决于能否对视觉要素合理运用。对场所体验的关注体现在空间的尺度性把握,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尺度依赖于视觉作用,尺度感是人们生活中对外界环境和事 物的感知标准之一,在户外广告设计中,通过一些视觉手法的运用,能够改善空间的状况,创造适宜的尺度感,给人更为理想的场所体验。例如位于南京的广州路和 上海路交叉路口的某路牌广告就是一个通过户外广告改良空间的成功案例?①。该广告牌所处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小山丘,广告画面上设计了两个站在山顶拿 着望远镜对望的人,人物大小远远超过了正常人的尺度,画面的远景是大海,广告牌主要的受众来自对面上海路下坡过程中的车辆和人群,当人们迎着广告牌而来的 时候,感到视野开阔、心情舒畅,缓解了原先迎面的小山丘造成的压抑堵塞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广告画面中人物的超大尺度设计和人们对于大海的视觉经验给 人造成了视错觉,从而起到了优化人们的场所体验的作用。?

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方式,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 会性活动三种方式。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需求增多,渴望能够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人对外界的体验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和 触觉,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将现代传媒定义为人体各种感觉器官的延伸,印刷媒介诉诸人的视觉,是人眼睛的延伸;广播媒介诉诸人的听觉,是人耳朵的延 伸。随着多种媒体形式的挖掘和科学技术的支持,融视、听、触各种感官综合体验于一体的户外广告形式成为可能。一些公共设施类如候车亭、电话亭,公交车广告 以及可与人近距离接触的户外广告应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媒介优势创造参与和互动的方式。?

户外广告设计对人的场所体验的关注是颇具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能够使户外广告得到人们的主动认同和接受,人们在户外广告所营造的场所内找到某种定位,减少陌生空间给人带来的无所适从,使人对场所产生归属感,人与景观真正融为一体。

三、景观意识下户外广告设计的发展途径

对 一项具体的设计工作来说,掌握越多的设计资源就意味着完成的设计作品越趋向于成熟和完善。景观意识下户外广告创意设计的途径是积极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环境中 一切有价值的资源,适时适地借用环境要素,发挥视觉设计在空间中的能动作用。遵循“巧于因借”,体现了对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户外广告 设计实际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内平面设计的范畴,而成为跨越平面和空间界限的预想和规划。

由于户外广告和景观之间不可剥离的 关系,以及随着人们对城市形象及城市空间质量关注的加强,当各种新技术与户外广告的视觉要素融为一体时,我们将会看到能不断地体现科技与艺术理想结合的新 的景观形态;户外广告的盈利和功利色彩将被淡化,将会越来越重视公共精神,更加注重形象的树立,更多地体现隐藏在商业背后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梦想,体现其对 社会生活非物质层面上的引导作用;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更趋向于多样化和艺术性,“当设计逐渐朝着艺术靠拢时,它更能紧扣人们的心弦,成为发自个人内心并且震 撼他人心灵的力量”[6]?;户外广告的创作设计及实施过程将积极而细心地体现环保的意识,维护城市生态景观的平衡发展。户外广告更换频率快,意味着对资 源的消耗也大,未来的户外广告设计如何体现景观的生态意识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四、结语

笔 者立足于广告设计的角度,提出在户外广告设计中应具有景观意识,归纳为整体性意识、个性化意识和场所意识三个方面,即在充分考虑到对原建筑、景观维持和延 续的前提下,把环境因素也列为激发设计创意和造型活动的主要资源之一,使设计过程建立在更为广阔的现实基础上,提出人的场所体验是评判户外广告优劣的新的 标准之一。这不仅是广告设计学科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21世纪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应立足于使户外广告朝着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城市户外生活质量的完善方向发展,体现出城市的气质、性格及内在精神,以求达到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使城市真正成为体现人们理想和期望的生活栖息地。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广告设计论文-浅析户外广告设计景观意识,愿您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广告设计专业学生

更多艺术类论文请关注精品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