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戏剧论文

简论完善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文化机制

编辑:

2014-05-28

再次,单调的电视文化类型。由于缺少开放的制度和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我国电视剧类型单一。尽管这几年发展了一些新的类型片,譬如侦察片、惊悚片、言情片、悬疑片等,但尽大部分电视剧仍然是按照传统的类型划分拍摄,乡村剧、战争剧、历史剧、文艺片是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单调的类型已经很难满足都市观众的多元文化口味。

最后,缺乏深层的文化内涵。前面我们说了,尽管韩剧倡导多样化的类型,使其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但是“韩剧”非常注重电视剧自身的文化特色。这点我们在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韩国影像产业在中国和亚洲的快速发展,确实给了中国影像业有很多启示。实在中国事电影、电视剧生产大国,单从电视剧产量来看。2001年以来,每年批准立项的电视剧都在1500部以上,在这1500部的电视剧里,肯定有很多优秀作品,但是在生产了这么多电视剧情况下,韩剧还是“进侵”,并且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这说明韩剧的成功有它的独特之处,当然,“韩剧热”并不排除很多观众的跟从心理。我们也不要“谈韩色变”,更不能像张国立那样把“韩剧热”上升到“文化帝国主义”。韩剧确实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像市场构成了威胁,但韩剧并非十全十美。像《人鱼小姐》等剧,情节冗长,节奏缓慢拖沓,《大长今》达到了70集,也很冗长。

但是,韩国影像产业的成功,还是值得反思。前面说过,韩国影像文化的发达不仅表现在技术、剧情和表演上,更重要的一点是韩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影像文化,针对1998年的经济危机,采取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夸大了保持韩国和东方特色,逐渐从全面西化认同中摆脱出来,回回了东方文化认同上。同时采取开放韩国国内市场、限制国外影像业进进韩国的办法,达到培育韩国的民族影像产业的目的,并把影像市场的目标投向“文化接近性”的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身上,韩国对自己在亚洲和全球影像市场的位置定位相当正确,所以坚实的文化根基、公道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策略,使得韩国影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实在在全球影像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日本也调整了自己的“文化政策”。作为亚洲大国,“明治维新”后日本采取了“脱亚人欧”的做法,逐渐脱离亚洲,全面西化,使得日本迅速发展,并取代中国,称雄亚洲。但二战之后,日本的全球野心受到遏止,美国和西方也对日本实行军事压制。所以日本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不得不重新面临亚洲,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经济和贸易竞争,使得日本越来越意识到“亚洲的重要”,正如日本首相村山富士所指出摘要:“就如同戈尔巴乔夫宣称苏联的家在欧洲,所以很自然地,亚洲才是日本的家,而非美洲或欧洲。”亚洲日益增长的影像产业,也使得日本想在这个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针对日本曾经有的殖民历史,为了不引起曾被日本殖民过的亚洲国家的反感,改变日本历史上的坏形象,日本也选择了“文化接近性”的文化策略,利用日本同中国、韩国文化的接近性,将流行音乐和动画片等一些不含过多日本色彩的文化产业输进到这些国家;并且又发展了一种叫“观念贸易”的文化策略,所谓的观念贸易就是日本输生产品和技术,当地提供明星和演员的影像贸易模式,实际目的自然是倾销他们的产品,但这样又不会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感。通过这样的举措,日本的影像产业在亚洲,实际上依然占据着重要份额,1992年到1993年,世界动画市场上有58%的动画片是日本的,像日本学者指出的那样,这意味着日本是有意图、有策略地出口,而不是很盲目。但回头看***的影像产业却很轻易发现,中国对影像产业的定位是模糊的,这种模糊说明中国还没有找到发展影像业的“文化根基”。 日本早稻田大学依田熹家说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最大的不幸就在于失往了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现在,中国的最大课题就是恢复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他说二战日本失败后,各种产业都丧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先被提出的课题就是建设文化大国”。他以为文化的普及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不是相反。他批评目前的中国只夸大经济,而忽视了文化,以前亚洲国家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现在中国正失往这个位置。他以为这对于中国而言是很危险的,这些都说明,中国只有走“文化立国”的道路,才能重新恢复它在亚洲的影响力。而影像产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性”,但在中国却普遍缺乏文化因素。中国的影像整体上缺少基本的文化理念,没有明确的“文化意识”,导致了传统的伦理秩序已经被破坏,而新的关系却没有固定的现象。

所以,“韩剧”对中国确实是一个启示,国产剧的不景气,不在于别人拍的好不好,而在于自身缺乏“文化根基”。这种“文化根基”缺乏的时间太久了,现在已到了迫切重建的时刻了。中国影像文化要发展,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文化观念,在这个基本的文化观念指引下,再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产业。

那么这个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呢?我想是儒家文化,儒家文明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根基。早在20世纪40年代,哲学家贺麟就指出,复兴中华文化即是复兴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因而中国影像产业要应对区域和全球影像产业的竞争,也要把儒家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石上发展自己的影像产业,建立属于自身的影像风格,而不是盲目地模拟韩剧、好莱坞***或者日本动画片,这样才能在中国、亚洲区域和全球文化的多元格式确立自己的位置。

自然我们也应该像韩国一样,采取一些保护民族影像产业的文化政策,对韩剧和好莱坞影片适当加以限制,培养观众对于民族影像文化的情感,当然,限制不是***或封闭;其次,放松审查制度,让作家和电影人往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实行影视分级制度,大家只有不受限制地拍电影,好电影才会出来;再次,培养电影人才。让优秀人才进进到影像产业;另外建立真正的影像文化理论和文化批评,建构一种健康的批评氛围。现在报刊娱乐版充斥着无聊的八卦新闻,偶有评论实际上也是贸易炒作,缺乏理论基础。久而久之,观众在这些低级的批评语境中,丧失了对影像文化的鉴赏和评判能力

相关推荐

关于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标签:戏剧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