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卫生

关于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发育过程中毛囊干细胞的发育初探

编辑:

2012-12-07

大鼠皮肤和毛囊的发育从胚胎阶段就已经开始。 首先表皮增厚形成基板,紧接着真皮细胞围绕基板下方形成一个组织结构紧密的微环境。 表皮基板向下生长到真皮形成毛胚芽。 上皮组织包绕组织紧密的真皮环境生长形成真皮乳头, 围绕真皮乳头的细胞则成为毛母质细胞[6]。真皮乳头紧靠毛囊上皮组织的永久区域?隆突区[7]。

关于表皮干细胞与毛囊干细胞的定位和区分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20世纪90年代,Cotsarealis等[7]发现并揭示标记滞留细胞(LRC)位于毛囊隆突部和表皮基底层。Taylor等[12]利用标记追踪方法发现毛囊干细胞可双向分化为表皮干细胞和HFSC,该标记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外根鞘隆突部。HFSC倾向于在表皮受到损伤和毛囊创伤时发挥其增殖分化潜能[8]。目前一般认为,β1?integrin,CD200,CD34,K15是HFSC的主要标记物[9?11]。 因此可以看出本研究应用的K15,β1?integrin和CD34在鼠类的HFSC中有特异性表达,能够作为HFSC的特异性标志物。 在研究中发现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基底层的三个干细胞标志物CD34、K15和β1?integrin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 这提示皮肤中的干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性质发生变化,并有可能衍生出不同亚群。Morris[13]认为K15在鼠类毛囊的所有时期都表达,是毛囊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作者发现胚胎大鼠E19时期,K15在基底层的强烈表达,而其他时期无表达,Whitbread等同样发现分裂活跃的皮肤基底层表达K15[14], 因此K15在基底层的强烈表达与基底层的干细胞特性关系密切,推测HFSC由其他干细胞衍生而来,在E19时期的大鼠胚胎背皮基底层中分裂活跃。

β1?integrin和CD34表达在皮肤全层中,在临近基底层以及基底层以上表达比较强烈。这与K15的表达部位明显不同。β1?integrin高表达细胞具有更高的克隆形成能力,但β1?integrin高表达的细胞中除了表皮干细胞(ESC)外还包含短暂性增殖细胞(TAC)。β1?integrin具有粘附功能,因此高水平表达的β1?integrin有利于保持干细胞的成簇分布[15]。同时,β1?integrin和CD34也是表皮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这提示在E15?E19时期表皮干细胞一直存在,只是数量和位置上有所变化,而K15在E19的突然出现说明HFSC是ESC的子代细胞。 这与Poter等认为K15为成熟基底层KC表型[16]相符。

只有在体外操作利用间充质信号刺激的情况下,HFSC才会形成新的毛囊[11,17]。因此,彻底阐明HFSC的发育机制有助于揭示毛囊的形成过程,期望为临床研究新的毛发生长方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标签:医药卫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