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技术论文

谈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心电图分析中的表现形式

编辑:sx_houhong

2014-02-2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心电图分析中的表现形式,在临床上较少见。

例1:患者男,46岁,因胸闷3年,加重3天入院。曾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8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间0.08s,V1导联rS型,V5导联Rs型,没有q波,RV4高2.5mV,RV5+SV1=3.7mV。I、aVL、V4-6ST段压低0.05 ~ 0.10mV, T波I、aVL、V3-6倒置, V4倒置最深达0.7mV,Q-T间期0.46s。X线胸片及血清心肌酶检查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肌缺血。按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后,多次描记心电图ST段、T波均无明显动态变化,即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心尖部肥厚,最厚达2.6cm,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例2:患者男,58岁,于外院体检时检查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被诊断为冠心病。曾在外院多次给予扩血管治疗,因无自觉不适,未进一步检查。因咳嗽、发热伴心慌、胸闷3天入我科住院治疗。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8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间0.08s,V1导联rS型,V5导联Rs型,没有q波,V4、5导联R波高2.6mV,RV5+SV1=3.5mV。V4-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0.2mV,V3-5导联T波倒置0.4~0.6mV,Ⅰ、Ⅱ、aVF、aVL导联T波倒置,Q-T间期0.40s。X线胸片及血清心肌酶检查正常。经两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间隔近心尖部心肌肥厚,最厚处达2.2cm,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确立。例3:患者男,52岁,间断性胸闷、心前区刺痛半年、加重伴气短半小时收入院。

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2次/min,P-R间期0.12s,QRS时间0.08s,V1导联rS型,V5导联Rs型,没有q波,V4、V5导联R波分别为3.5、3.8mV,RV5+SV1=4.3mV。V2-6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0.3mV,T波呈深倒的、两支对称的“冠状T波”、倒置深度0.4~1.1mV。Ⅰ、Ⅱ、aVL、aVF导联T波倒置0.2~0.4mV,ST段轻度下移,Q-T间期0.42s。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经大量扩血管药物治疗,其胸闷、心前区刺痛症状减轻,但心电图“广泛心肌缺血”无改善。又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苯地平等药治疗1年,其症状完全消失,但心电图异常固定不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内结构正常。做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冠状动脉各支无异常变化。后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示心尖部心肌肥厚3.2cm,左室腔变形缩小呈“黑桃A状”,流出道无狭窄,最后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讨论:文献介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9.3%的患者无自觉症状,最常见为胸闷,发生率占50%,其次为劳累性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心电图有特征性表现:胸导联有巨大倒置T波(≥1mV),以V4导联倒置最深,并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0.05mV)。左心室高电压(RV5>2.5mV,SV1+RV5≥3.5~4.0mV),Q-T间期延长,但无室间隔Q波。若患者刚好处于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段,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甚至“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本组3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年龄46~58岁,没有或有模糊难辨的阵发性心前区胸闷、刺痛,其心电图V2~V6导联T波倒置,其中以V3~V5导联倒置最深,且两支对称,颇似“冠状T波”。

同时伴ST段下降,V5导联波增高呈左室高电压,故均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虽然治疗上长期大量服用扩血管药物,但收效甚微或无效。因此,临床上遇患者的冠心病自觉症状轻微或缺如,但心电图改变“缺血”严重,应该考虑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R波呈高电压,ST-T改变多固定在心前导联上,变化较小;而冠心病患者T波倒置的导联上R波多是较低的,ST-T改变的范围较广,随冠状动脉供血改善而好转。临床医师只要能想到本病,检查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或心脏核磁共振就可确诊。本病预后一般较好,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较少发生猝死和心功能不全。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心电图分析中的表现形式是罕见的,应作为医学上的加强点。

相关推荐:

现代预防医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