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5-23
关于氨苄西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配伍
氨苄西林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代写博士论文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临床应用广泛。但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注意。
1 溶媒的选择
氨苄西林钠在溶液pH为3.2~5.5的5%葡萄糖溶液中, 2小时和4小时后可分别降低效价7.25%和19.88%,这是由于葡萄糖分子的醛基与氨苄西林分子的氨基脱水结合的结果。且葡萄糖分子对其水解有催化作用。
故葡萄糖溶液浓度越高,其水解越快。氨苄西林溶于注射用水(pH为6~8)极不稳定,易水解成聚合物失去抗菌活性,溶液变色、变稠。而氨苄西林溶于复方氯化钠溶液(pH4.5~7.0)中相对稳定,若稀释浓度为2mg/ml可保持稳定8小时。
鉴于上述情况,目前临床将氨苄西林钠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欠妥当,宜用0.9%氯化钠溶液或复方氯化钠溶液做溶媒(忌盐患者例外),且应严格掌握滴注时限。
2 静脉给药与方法
氨苄西林为繁殖期杀菌剂,T 1/2(半衰期)为0.9~1.2小时,其疗效与峰值浓度有关。临床采用1次/d持续静脉滴注方案,使每日较长时间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水平,而使部分细菌再度繁殖形成耐药菌株,使感染难以控制。大剂量给药易于发生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反应。临床上对于重度感染,6g/d,分2~4次溶于100~200ml合适的溶媒中于2小时内滴完,可达有效峰值(28~72μg/ml)血药浓度,一般感染可用4g静滴,以后用阿莫西林500mg,口服,每6小时1次维持。
3 过敏反应
氨苄西林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但最常见的是各型皮疹,高达26%。亦可有皮肤瘙痒、药热等。这主要是由于氨苄西林含有聚合物和非聚合物杂质引起,甚至不同生产工艺影响含量而过敏发生率不同。药典规定临床用青霉素皮试来确定是否对氨苄西林过敏。因两者结构相似,故有交叉过敏。但青霉素主要过敏原为青霉噻唑基团,与氨苄西林过敏原不完全一致。
临床上青霉素皮试阴性而应用氨苄西林发生过敏屡见报道,可见药热、胸闷气急,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为安全起见,应用氨苄西林皮试液更为适宜。因80万U青霉素相当于0.5g氨苄西林,其皮试液配制方法、观察判定与青霉素一样。
4 氨苄西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配伍
4.1 与其他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静滴可因其β内酰胺环与糖氨基交联断裂生成氨基酰胺化合物而失去活性。但2类药物合用常获协同作用,合用时应分别给药。代写博士论文氨苄西林与林可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多粘菌素B等亦有配伍禁忌,需合用时宜分别给药。
氨苄西林与青霉素属同类药物,合用最多获相加作用而绝不可能获协同作用。合用可使过敏反应的机会增加,副作用增加,且可同时诱导细菌对2药产生耐药性,常规合用欠妥当,不宜推荐。
氨苄西林与氟喹诺酮类药物无交叉抗药性,不发生拮抗而增加作用,联用可扩大抗菌谱,且可减少耐药菌株,缩短病程,降低重复感染率,可联用。
4.2 与其他非抗菌药物配伍:氨苄西林和间羟胺并用,可使后者结构中的酚羟基氧化失败,故宜分别给药。氨苄西林与维生素C配伍可分解成α氨苄青霉素酰胺和α氨苄西林降解酸, 1小时即失效,应分别给药。氨苄西林可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肠肝循环,因此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丙磺舒可减少氨苄西林的肾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合用宜减少氨苄西林的用量;氨苄西林水溶液不稳定,不宜与多巴胺、肾上腺素、阿托品、氢化可的松、维生素B、钙剂、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多糖(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配伍。
相关推荐
标签:其它医药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