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3
2 丝绸之路的双向性
“丝绸之路”系因中国人发明丝绸,极大地改进了人类的穿着而闻名于世。中国的大黄 、麝香等名药很早就传到了中亚和欧洲。交流是双向的,印度佛教首先传到了中亚,再经丝绸之路东渐,影响中国,这可从汉译佛经的第一人安世高为古安息国(今伊朗高原东部)人得到证实,其后的汉译佛经大师竺法护、鸠摩罗什更是久居甘、新丝路的侨民或混血僧人。 原始佛教在这条有名的丝路上东进,受语言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逐渐改变其外在形式。现已发掘的尼雅遗址佛塔、楼兰故域佛塔均为上塔,就是佛教传入途径的最好物证。
佛教医药随着佛经传入,并且对道家名医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中医也对印度的吠陀医学和佛教医学施加影响,脉学著作被译成梵文,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在国内外均处于空白状态。
丝路上的信息传递虽慢,但很准,如听商人讲述咀叉始罗(今拉瓦尔品第附近)有僧医Ghosa善治眼病,中国帝王不远千里将他请来,使王子重见光明。公元519年奉命出使西域取经的宋云到达乌场国,婆罗门僧医治好他的病,回国后无疑对佛教医药加以宣传,鼓吹引进。 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史实。
3 汉化佛教中的医药内容
《大藏经》中包含佛教医经的译文,如:《捺女耆婆因缘经》、《温室洗浴众僧经》、《龙树菩萨药方》、《人身四百四病经》、《婆罗门诸仙药方》、《天竺经眼论》、《婆罗门药方》等。安世高、竺法护、佛图澄、义净等早期大译经家均兼通医药,义净等在译经时还对地、水、火、风为病加以阐发。
佛教名医耆婆的万物皆药思想对孙思邈、李时珍等医药学家产生重要影响,药物种数不断增加;同时药王和医王崇拜的思想,对民俗民风的影响更是十分广泛和持久。
丝路上新出现的医药内容,如《耆婆医方论》、从《千金翼方》保存下来的资料看,用药既有天竺和西域所产,也有内地药材,表现在药物使用上的结合。有趣的是在吐鲁番出土的《五脏论》医学卷子,有署名为《张仲景五脏论》者,内中谈及印度古代名医耆婆;署名《婆五脏论》者,内中主要内容为阴阳五行,表明两种医学体系交流与竞争。
僧医临床治病对象上至帝后,下至众生。有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来的僧医佛图澄为赵王太子治好其它御医束手无策之病。二十六史医药学家传记中沙门洪蕴传、法坚传、僧智缘传等均为当时著名的僧医,甚好为御医,另有道家陶弘京晚年受五大戒,归铱佛门。孙思邈称他“道合古今,学禅数术……,深入不二(不二法门),则今之维摩洁耳”。所著《千金翼方》是最早提到《大藏经》的医籍,从“四大”医理、医德,到“万物皆药”的思想均予吸收,多处引用《耆婆医方论》(二十六史未见著录),有的可能是孙思邈本人发挥,如该书卷22所引“耆婆大土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益长年不老方”,从方名到组成(紫石英、白茯苓、麦门冬、防风、芍药)均为纯中医药,只是冠以耆婆之名,于主治中夸大其辞(“万病皆愈”),涂上“须持五戒十善,行慈悲心,救护一切”的佛教色彩,也可能是僧人为了传教的需要而杜撰,但被孙思邈兼收并蓄。再有正史传记虽未载其与佛门关系,但从《高僧传 》、《居士传》内得证所信乃佛,前者如晋时高僧佛图澄、于法开,后者如胡洽(《百病方》) 、王肯堂(《证治准绳》)。故僧医当是以佛事为主
,兼行医道,而医僧则是以医为主,信仰佛教而已。无名氏僧医,治好顽疾亦见于史书,如宋书符瑞志记录一沙门用黄散治愈皇帝经年不愈的手创的案例,此种黄散日后皇帝征伐受伤累用见效。据很不完全统计,与佛教有缘的有名氏医者有30余人,无名氏更多,把二十六史传记和历代高僧传中提到的僧医或医僧全部整理出来,估计有百余人之多。其临床经验必有可取之处。天王补心丹源于“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以及印度和西域香药的大量引进并形成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一类治则就是明证。
寺院医学盛行。寺院医学(monastic medicine)随着佛教的昌盛而兴起,亦随佛教的衰落而近于消失。南齐萧子良等曾设“六疾馆”(佛教医院的雏型),北齐天竺僧人那连提黎耶曾设“疠迁所”,把隔离麻风病人的措施介绍到中国。释智岩于公元643年在南京办佛教医院。武则天执政时期大兴佛教,拨款办病院,此种作法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懿宗咸通8 年(公元867年)大病初愈,既复兴佛教,又加强佛教医院僧医的培养和管理。浙江萧山竹林寺建于南齐,该寺女科肇始宋代,清初流传于民间,《竹林寺女科》远近闻名。寺院种药、贮药、施药的传统还经金具和向传到日本,唐伯提守即有施经院。僧人乞药用于制药治病, 有伦敦博物馆图书馆藏敦煌卷子S.5901为证。“名山僧占尽”,设在荒郊野岭的寺院,条件自不如城镇优越,但自采草药和武僧跌打损伤药的创用是其特点,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 、普陀山、蒿山等处就留下不少方药有待挖掘整理。此外,敦煌石窟的医药卷子和部分壁画上的动植物可能与医药有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刻有初唐方剂100余首;内蒙辽代古塔的天宫中发现有距今1000多年的药材,均提供了宝贵的佛教医药实物证据。即使到了酉医药和中医药保健体系大普及的今天,少数寺院仍坚持办义诊所,少数僧人仍坚持行医,如福州开元专的堤润法师,在用草药治疗疑难病症方面,海内外皆有盛名。值得注意的是,佛香在寺院的广泛使用,除心理气氛的营造作用外,焚香过程中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多有环境消毒作用, 香汤浴沐和涂香更有皮肤直接吸收的效果,其防病保健作用不言而喻。苏轼诗《佛日山荣长 老方长五绝》云“……水沉(即沉香)销尽碧烟横;道人(即和尚)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栗 汤。”正是寺院生活的真实写照。
标签:中医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