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在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心得笔记

2013-10-23

【摘要】在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心得笔记怎么写呢,请看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我们正处于一个后现代社会,这是一个工具化的世界,充斥着功利和浮躁、短视和偏见。

我们正处在一个权威丧失的时代,失去了共同信服的权威。

我们正处在一个超验的不可能性的时代。我们的孤独感,来自于我们不能共同分享一个共同的世界。

我们正处在传统破碎的时代。源于思想资源的贫乏和庸俗。

我们似乎并不存在一个共同的现实世界;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共同的现实世界。

教育是国家控制思想的源头,教育也是开启创造共同的现实世界的源头。在这种国家主义情况下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如何可能。这是一个教育内在的悖论。

教育永远是国家权力、官方知识和话语的体现。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更要进行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人生的意义。

人文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随时与义务相结合。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讨论人的自由。自由意味着义务,选择意味着责任。

多元课程的哲学意义,就在于为学生提供选择,植入自由的种子。

马克思说,教育就是给人的脑子里安装一个轮子,人离开了这个轮子,就不会说话了。我们现在要寻找教育的新的轮子。

制度能让老师不打学生,但不能让老师笑着对待学生,只有老师内心的温暖才能让她微笑着面对学生。制度让人做不能做的事,文化让人如何做得更好。

缺少的不是制度和规则,而是缺少制度和规则意识,以及对制度和规则的敬畏。

教育要用减法。减是为了做最重要的事。

教育要做正确的事,守正。

教育要静下心来,静等花开。学校不是跑马场,师生都在忙碌地奔跑,确不知道方向。

教育要教真道德。宁可沉默,也不去讲一些大话,空话;大话、空话讲多了实际上也就成了假话。

要把校长的影响力减到最小。校长要学会走到幕后,让老师和学生走向前台;校长要学会引领与唤醒,让思想和理念影响师生;校长要制造“替身”和“影子”,这个“替身”和“影子”就是学校的制度、理念、精神和文化;校长不要走在变革的最前面,否则不是你脱离了群众,就是群众抛弃了你。

学校不能折腾、颠覆,而是传承与创新、积淀和发展。

课程才是学校的产品。有人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这是误解。当学生成为产品,容易导致学校的工业化倾向:将学校看作工厂,经过流水线式的加工,生产出千人一面的产品(学生)。当学生成为产品,我们的教育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需求,忽视学生的成长。

当课程成为产品,就理解了教育的真谛:用课程这个产品,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当课程成为产品,就理解了教育的属性,教育成为服务业。

当课程成为产品,就必须学会开发我们的产品,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二次开发)、校本课程的整体开发就成为必需。

当课程成为产品,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的人。教育是让不一样的学生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

当课程成为产品,教育更多的变为发展与生长、唤醒与激活、存养与涵蕴、帮助与扶持,而不仅是塑造、打造、外烁、规训、管制、培养、灌输之时,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就会有土壤。

艺术门类当中的合唱和戏剧是很好的教育形式与载体。戏剧中的角色扮演,能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有助于学生成长。而且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唱也是如此,除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奔跑的时代,速度给人们带来压力感。请放慢你的脚步,好让灵魂跟上来。

教育是培养人还是培养才,需要我们思考。教育要顺应人性,千百年来,人性的进化是很慢的,人性很少改变,或者可以说人性从无改变。改革和决策要顺应人性。

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中国。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未来的中国人。我们今天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也就决定着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中国。

城市里的人生活在小圈子里,世界很小。乡村的人能看得见整个世界。在城市森林里,我们仰望星空,星空很小,天空灰暗;我们脚踏实地,踩着的是坚硬的水泥地,而不是松软的亲切的土地。乡村的天际线很远,让人相像到无限;乡村的大地有着泥土的质感和味道。

学校的物理环境对人的性格、心情、气质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对人的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逼仄、拥挤、嘈杂的生活环境往往产生浮躁、紧张的心态,甚至是自我身心冲突,延及人际之间的思想和行为冲突;安宁、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形成从容、大度、深刻而平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上海的市区学校相当一部分面积比较小,往往只有一栋楼,但很精致、人文。这也符合上海人的性格,精细、人文,但略显小气。北京的学校面积相对要大一些。美国的中小学面积与学生人数之比要大得多。他们的教室面积一般在120平方米左右,学生数往往只有20几个。国外有一位人士这样说:“40个学生在84平方米教室学习,要有爱因斯坦智力的大脑,还要有苏格拉底样的老师。”联想到我们的学校,五十多人一个班,确实太大了。我的梦想,是二中的班额数能控制在40人以内。当然小班制实行后,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比如教学方式的变化、课堂座位结构的变化等等。

所以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当中,要注重物理环境的建设,比如声环境(隔音);热环境(恒温);光环境(明暗)的建设等。

学校是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李希贵校长说,教师第一,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学生第一,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的。

我的理解,学校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师生在学校同样都要得到发展和成长。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和受教育者,到学校来接受教育,得到成长。毫无疑问学生的成长是学校的根本目的。

同时,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自身要得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发展,教书育人,使学生得到成长。根据康德的说法,人本身的价值是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能成为手段和工具,人的发展就是目的本身。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教师的发展只是学生成长的前提、条件和手段,教师的发展也是学校的目的之一。所以学校里面“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为本”。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将学校办成老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乐园,是最理想的状态。

当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体上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维护未成年人利益优先的原则。

总结:希望在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心得笔记能为大家的写作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工商局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

检察官践行廉政准则心得体会范文

财政局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

计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