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l
2016-09-12
在金融机构的三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中,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已远远超过了金融机构的警戒线。
论文导读: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渐深入,金融行业的内部的管理也在进一步的增强。虽然改革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种改善主要是政策扶持的结果,而不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强化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结果。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0.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渐深入,金融行业的内部的管理也在进一步的增强。在新形势下,怎样在有效地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村信用社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不足
虽然改革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种改善主要是政策扶持的结果,而不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强化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结果。2007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央行票据置换不良信贷资产贡献率为55%,贷款余额增加贡献率为31%,两项因素使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7.1个百分点,绝对下降额很少。
1.2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还远远没有得到准确、全面的反映
目前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分类仍然实行的是以期限为主的“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办法,如果按国际通行的作法以贷款的风险程度为主的“五级分类”方法,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数据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按现行的以期限为主的“四级分类”统计口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达3255亿元,占贷款资产总额的14.8%,如果严格按照以贷款风险度为主的“五级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不良贷款占比还会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全国合作金融管理既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2008年2月20日])仅以重庆市农村信用社公布的两种不同分类的结果数据来看,截止2008年12月末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为11.77%,按“五级分为类”不良贷款占比为31.51%,占比上升了19.74个百分点。
1.3信用风险十分突出
在金融机构的三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中,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上述数据充分说明,已远远超过了金融机构的警戒线。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控能力十分低下,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技术落后,风险识别能力低,基本上靠经验和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加上拨备严重不足,目前仍然实行的是按贷款余额的1%差额计提,呆帐损失准备严重不足,自身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在看到存量风险的同时,对增量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由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扩张很快,所以尽快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控和管理能力,已迫在眉睫,否则会危及我国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安全。
2.加强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2.1改革信贷管理体制
改革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所有人对经营人的监督。落实法人代表制度,建议一个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法人代表结构,使企业经营者、所有者与监督者等之间能够互相监督,形成科学的决议;制定及修改内部管理规定,强化具体分工的约束监督,合理地对企业的一些业务实施风险控制管理,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保证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对于一些会形成操作风险的部门岗位,要对部门的权利进行分割,产生相互制约的权力约束机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风险,例如现金出纳与管理、贷款的审批等;强化上级与下级间的相互监督,依靠每一级部门管理职责,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强化稽查与审核等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督;强化党内部的监督,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与培训,经常实施党的党风党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违反党风党纪者一定要从严处理,让党的工作促进降低操作风险重要力量;设计专职监督部门,加强审核部门的功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威,实施临机处置,规范现场和非现场审核的工作规程,与此同时,还要将纪律检查工作好审核监督综合起来,让监督工作拥有非常有力的手段及方式;强化外部的监管,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及财务税收等部门作为外部的“监督队伍”,实施有效的监督。
2.2加大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级授信体系。加快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的企业及自然人信用等级评定及授信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客户资信档案,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发放贷款,使客户能够从正当渠道得到足够的资金,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要动态地评定信用户,特别是应根据客户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动态考核,及时调整对信用户核定的信用贷款额度,增强农村信用社对信用风险控制的能力,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建立起严格防范内部人道德风险的制度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在基层信用社内部实行审贷岗位分离,使调查、审查、审批相互制约。二是要实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对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必须设计轮岗、亲属回避等制度。三是加大对风险的检查处罚力度。要突出加强对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更加注重高管人员违规行为的全程监督与责任追究,使处罚范围扩展到违规行为的整个过程,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2.3推进经济薄弱环节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果要分别地与经济薄弱环节的众多的、小规模的经济主体发生信贷业务关系,那么金融机构即便有好的产品、具备放贷条件,这种交易仍然是一种成本大、风险高的交易,更不符合金融业集约化经营的本质要求,所以金融业要有效地服务好经济薄弱环节,实现双方的共赢,在两者之间要找到有机结合的桥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看,这个“桥梁”就是弱小经济主体组织起来的联合体。这也符合“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的道理。论文发表。所以要促进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就要使大量分散的经济单元组织起来,形成经济联合体,这样不仅解决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市场连接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销售问题、统一的技术服务问题等,弱小经济主体在这个联合体中可以得到低成本的服务和可观的收益。金融机构因直接和联合体发生业务关系以及有联合体作保证,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资金风险,实现了金融服务与经济薄弱环节的有机结合。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广大农户,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了,弥补了家庭承包制的缺陷,形成了稳定的经营和市场,内部有规范的管理,金融机构可以及时把握生产经营过程及现金流,创造了向企业和专业户贷款的有利条件,降低了贷款管理成本,便于控制贷款风险。因此,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就能发展农户,也可以大大降低信用风险。
2.4大力培育良好信用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既要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和关心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既要支持农信社依法经营,又要为农信社排忧解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为农信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培育大批诚实守信的农民企业家。论文发表。要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尽可能减免处置费用和企业贷款抵押物评估登记等税费。特别是对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欠款,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确实难以收回的党政部门自借、担保欠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政府用有价值的土地等资产予以置换,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努力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维护机制和协作机制,联手控制各种形式的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从源头控制企业逃废债金融债务,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情节严重的要追究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论文发表。要加大司法执行力度,提高执行率,严厉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逃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马耀东.投资农村信用社市场风险管理研究-VAR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金正茂.现代商业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以上就是关于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防范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金融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