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原因

编辑:sx_chenl

2016-10-08

本文讲述了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原因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论文摘要:由于历史的缘故,商业银行的成长期都不太长,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和经验较薄弱。商业银行风险生成的深层根源,主要是由产权安排决定的治理结构、模糊的委托代理关系等;生成的外部成因,即行政化“大银行”式的组织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突出表现进行总结,并给出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风险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原因分析

1、制度不健全

商业银行的制度不健全易造成法律风险。一方面在法规条例上存在不健全。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等“四法‘则”的颁布,金融业已步入了依法管理和经营的良性轨道。然而很多规范性文件仍有相当多的内容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没有符合现实情况下的风险处理要求,无章可循使商业银行内部风险防范失去健全性。此外,缺乏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规定,对违规违纪人员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如多年以来对信贷人员放款造成风险损失怎样处理就无制度规定,致使责、权、利脱节。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人的自主性行为低下及对违章违纪行为的查处乏力,使问题不断蔓延,违章不究与有章难循使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去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和资产风险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法》反复强调和要求的,但由于制度在理论上过于超前,脱离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的基本现状,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法操作。此外,对员工,尤其是对领导行为约束软化。少数走样的行长负责制实际上是有权无责,既助长了一把手权力,也使制约领导行为的制度成为其工具。

2、产权制度不科学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由国家投资,产权的主体是国家,但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产权虚置、内部人控制严重,几乎没有国家的地位。由于在现行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下,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仍有很多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使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董事会)没有、也不能承担起风险的责任,最后只能由国家取代银行承担起金融风险的责任。例如,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就是因为严重的资不抵债146亿元,不能支付到期巨额外债而关闭、破产,这不仅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甚至也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3、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在我国,大多数银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将银行信用同国家信用混淆,认为银行是国家的,国家银行有国家担保,不可能有任何风险。这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外披露了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储蓄额仍不断增长。此外,商业银行内部员工是一定意义上的“经济人”,他们利用工作之便和制度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不顾国家法纪,窃取银行资金来满足私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银行管理人员对此种现象没有及时的发现处理,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对策加以防范,致使商业银行人员的管理上出现严重与业务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发展。

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基础,是营造良好、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是商业银行赢得更好发展空间的关键。

1、商业银行应明晰产权关系

商业银行应明晰产权关系,完善股权结构,使单一的产权制度发展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解决产权主体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股份制,而股份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股份制改造而临的“一股独大”问题,理清产权关系,培育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实现银行股权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扩大和提升监事会的成员构成,扩充监事会的权利,明确监事会监督的重点,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推行监事任职资格制度,从根本上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2、商业银行需要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的惯例,可以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但实施有效的信息披露,必须以实施审慎的会计原则为前提,确保统计资料和统计口径的合规性、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透明度建设,及时披露有可能对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确保披露的及时、准确、全面,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3、商业银行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塑造企业文化

构建科学的任免机制,改变我国的经理人员聘用、考核与激励和约束手段的行政化现状,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独立的、客观公正的经理阶层的评价体系。此外,加快外部支持环境建设,包括:加强金融法律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准许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一定限度内的综合经营,规范中央银行监管行为和监管重点,转变行政领导管理方式为以市场为基础的董事会聘任制,真正发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引进和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保证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4、商业银行应建立对经营者有效和完善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

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是激发人才资源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客观需要。首先,针对行政化的选聘和考核制度,商业银行要建立市场化的选聘和考核机制及业绩评价体系,真正把薪酬与业绩挂钩。其次,要有一个多元化的激励安排机制。具体包括:经济利益的激励,用资本的回报激励,即薪酬制度(岗位工资十年终奖十期权激励十职务消费十福利补贴);权利与地位激励;企业文化激励,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员工持股、经理人股权、期权等多项金融工具组合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对其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再次,构建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要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建立分权制衡、互协合作的机制,强化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制约,对各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实行问责制,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原因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美国消费信贷模式及借鉴  

论国有商业银行与银行家再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